節能減排是黨*、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必須按照黨*、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實現節能降碳減污協同增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節約能源法》規定:*實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項目,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已經建成的,不得投入生產、使用。*投資項目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依法負責項目審批的機關不得批準建設。重點用能單位應當設立能源管理崗位,在具有節能專業知識、實際經驗以及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中聘任能源管理負責人,并報管理節能工作的*和有關*備案,能源管理負責人應當接受節能專業知識培訓。
2021年12月28日,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強調強化監督考試。完善能耗雙控考試措施,增加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指標考試權重,加大對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源資源優化配置措施落實情況的考試力度,統籌目標完成進展、經濟形勢及跨周期因素,優化考試頻次。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深化例行督察,強化專項督察。同時還指出,在政策方面要優化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堅持節能優先,強化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指標管理,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加強能耗雙控政策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銜接。嚴格實施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健全能源計量體系,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和應用。強調壯大節能減排人才隊伍。健全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加大*有關*及監察執法機構、企業等節能減排工作人員培訓力度。開發節能環保領域新職業,組織制定相應職業標準。
為深入貫徹《*節約能源法》,設立能源管理崗位;落實國務院《"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強調壯大節能減排人才隊伍,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由*節能協會聯合中企工培(北京)教育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共同開展的:"節能評估專業技能崗位人才培訓及考試"工作正式開啟,經考試合格者,由*節能協會頒發節能評估專業技能崗位證書。
一、培訓目標
通過對節能評估基礎知識、法律法規和管理方法與技術的學習,使學員深入了解節能評估與技術,并熟悉掌握節能評估與節能檢查的主要內容、方法及流程,為用能的*機構、企事業單位、節能公司及其它相關企業培訓節能評估專業人才。
二、培訓對象:
1.*節能相關行業(電力、石化、化工、建筑、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道路、鐵路、航空、物流等)相關負責人、技術人員;
2.企(事)單位、公共機構、低碳試點、交易所、環保咨詢服務機構、技能技術服務公司、科研單位等相關領域人員;
3.環境科學與工程、能源、工程管理、信息化技術等相關專業(應)屆畢業生;
4.從事能源、環境、大氣、循環經濟科研單位的相關領域工作人員;
5.其他有志于從事節能評估行業的人員。
三、培訓大綱:
序號 | 教學內容 | 知識點概述 |
---|---|---|
1 | 能源管理知識要點一 | (1) 能源形勢分析、能源法規政策;節能概念和定義、能源利用評價方法等(2) "十四五"節能減排政策分析、*相關政策、法規,如節能法、節能減排工作方案、*節能技術大綱等;(3) 能源管理體系標準要點解析;管理節能,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及其他管理標準要求解析,如核心概念、控制范圍、對象、程序、方法等; |
2 | 能源管理知識要點二 | (1) 氣候變化與能源環境;(2) 標準節能:綜合能耗、節能量計算、能耗限額等*標準;(3) 技術節能:基礎、共性、通用、重點節能技術基本原理; |
3 | 能源管理知識要點三 | (1) 能量平衡、能源審計、能源計量、能源統計等重點內容;(2) 科學用能原理及方法,合理用能、有效用能、充分用能、系統用能等核心內容;(3) 工業、建筑、交通三大領域節能技術應用和技術展望;(4) *佳節能實踐案例介紹和節能技術推薦;標準解析 |
4 | 企業能源平衡與審計知識體系一 | (1) 企業能源審計概述(2) 能源統計方法(3) 企業能量平衡 |
5 | 企業能源平衡與審計知識體系二 | (1) 企業能源審計相關*標準;(2) 企業能源審計類型;(3) 企業能源管理與審計方法(4) 企業能量平衡模型;(5) 企業能源審計計算公式與數據表(6) 企業能源審計報告 |
6 | 節能產業發展及合同能源管理節能市場機制一 | (1) 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及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2) 合同能源管理的性質和模式;(3) 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優點及風險 |
7 | 節能產業發展及合同能源管理節能市場機制二 | (1) 節能服務公司審核備案制運作程序;(2) 節能服務公司經營模式與業務流程 |
8 | 節能產業發展及合同能源管理節能市場機制三 | (1)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案例;(2)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項目線及實用技術介紹;(3) *有關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財政和稅務優惠政策體系認證 |
9 | 節能評估知識體系一 | (1) 節能評估和審查的主要內容和方法;(2) 節能評估和審查的依據和程序;(3) 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節能分析篇章內容范圍及深度要求 |
10 | 節能評估知識體系二 | (1) 能評估報告編寫及評審要求;(2) 化工、水泥、冶金、建材、電力等行業及建筑節能評估報告案例簡介(3) 節能評估和審查依據的*新法律法規(4) 節能評估和審查的主要內容和方法清潔利用技術 |
11 | 節能評估知識體系三 | (1) 節能評估和審查的具體操作流程、編寫節能評估報告如何對標分析 |
12 | 案例解析 | (1) 企業能源審計報告編寫案例(2) 節能規劃報告編寫案例(3) 節能評估報告案例解析 |
四、培訓形式
1.開班時間:每年2月、4月、6月、8月、10月、12月;
2.培訓形式:線上網絡授課,培訓完成后參加相應等級的認證考試。
五、報名資料:
1、報名審核表;
2、近期二寸免冠藍底彩色電子版照片1 張;
3、身份證正反面照片;
4、學歷證復印件;
5、包括其他可滿足報名條件的相關證明材料。
六、等級劃分和報考條件
節能評估專業技能崗位人才考試共劃分為3個級別:初級節能評估專業技能、中級節能評估專業技能、高級節能評估專業技能。
1、節能評估專業技能(初級):
(1)、從事相關領域工作年限滿3年;
(2)、高中及以上學歷,從事相關領域工作年限2年以上;
(3)、中專及以上學歷,從事相關領域工作年限1年以上;
(4)、在校*生、相關職業院校學生;
(5)、取得其他初級職業或技能證書、職稱證書等。
(以上條件需滿足其中一條)
2、節能評估專業技能(中級):
(1)、中專學歷(取得其他專業),連續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3年;
(2)、大專學歷(取得其他專業),連續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2年;
(3)、本科學歷(取得其他專業),連續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1年;
(4)、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取得其他專業);
(5)、具有環境工程與科學、能源等相關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
(6)、取得初級節能評估專業技能證書,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一年;
(7)、取得其他中級職業或技能證書、職稱證書等。
(以上條件需滿足其中一條)
3、節能評估專業技能(高級):
(1)、中專學歷(取得其他專業),連續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4年;
(2)、大專學歷(取得其他專業),連續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3年;
(3)、本科學歷(取得其他專業),連續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2年;
(4)、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取得其他專業)連續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2年;
(6)、取得中級節能評估專業技能證書,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一年;
(7)、取得其他高級職業或技能證書、職稱證書等滿一年。
(8)、具有環境工程與科學、能源等相關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一年;
(以上條件需滿足其中一條)
七、考試安排
1.考試時間:節能評估專業技能崗位人才培養考試時間定于每年2月、4月、6月、8月、10月、12月第三周周六,報名時間于考前一周截止;
2.考試形式:采用機考考試的方式;
3.考試題型及分值:考試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簡答題。其中單選題30道,每題1分,多選題10道,每題2分,簡答題5道,每題10分,滿分100分,60分合格;
4.考前備考:考前會提供考前沖刺班進行備考;
5.考試時間:上午9:00至11:00(120分鐘);
八、證書頒發
1.參加考試后,15個工作日可查詢成績;
2.參加考試后,45個工作日,頒發由*節能協會《節能評估專業技能(初、中、高)》證書;
3.證書可在*節能協會查詢,證書帶有防偽標識,統一編號,專網查詢。
九、頒證機構
*節能協會China Energy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英文縮寫:CECA)成立于1989年,是經民政部注冊的節能領域的*一級社團組織。在業務上受*發展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的指導。業務范圍涉及工業節能、交通節能、建筑節能、公共機構節能、重點用能單位節能和社會節能等領域。協會主要從事節能政策研究、標準制定、節能監測、節能技術評估推廣及節能領域的相關培訓與咨詢等方面工作。
*節能協會多次被*部委評為*節能先進單位。2011年,我國*發布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中,充分肯定了*節能協會等民間組織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2012年,*節能協會秘書處被*、*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聯合評為"十一五"*節能先進集體。2014年5月,*節能協會被民政部評為AAAA級社團組織。
十、課程和證書價值
1、幫助節能減排相關各方學習*新政策及行業標準,提升業務水平;
2、填補節能減排咨詢從業人員能力考試評價、證書資質缺失的空白;
3、加強行業自律有效抓手,為行業主管*出臺政策、做好監管提供依據;
4、從實際能力和繼續學習情況兩個維度對持證人進行跟蹤評價,而非"一證在手,終生受益",以此要求持證人不斷加強學習,提高節能減排政策學習、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