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CEO丁磊的“養豬”計劃逐漸從口號變為現實。“11月頭幾天里,網易在浙江的生豬養殖基地就將選定。”網易農業事業部副總經理周炯證實。丁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2010年年中即可能有“丁家豬”進入賣場。
“養豬有錢賺。”浙江康順畜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康順)董事長潘阿叨如是解釋他從房地產業轉入養殖業的原因。公司總經理、潘阿叨的兒子潘志則給“準同行”丁磊算了筆養豬賬:“3到5年回本,豬場都這樣。”
資10萬能賺20萬
互聯網出身的丁磊,最早萌生養豬念頭是在一次與朋友聚餐吃火鍋時,因為“豬血看上去并不好”。
在他之前,出身房地產的浙江康順董事長潘阿叨養豬,也有“落葉歸根”的純真夢想。
但讓潘阿叨真正注意到養豬的,還是一句“10萬元年賺20萬元”的話。
2008年2月春節,潘阿叨與另外兩位股東伙伴回老家過年,一位親戚在2007年發了財,卻跑來向潘阿叨借錢。
“借錢做什么?”潘問。
“養豬,去年投了10萬元養豬凈賺了20萬元,想再撈一年大的。”親戚這一回答讓潘阿叨不禁開起了玩笑:“養豬這么賺錢,不如我們也養。”
潘志告訴記者,此前做房地產生意的確基本能有30%~40% 的利潤水平,“但10萬元年賺20萬元的回報真的很高,太誘人了。”
潘阿叨很快將想法落實到行動上。潘家家族對投資養豬也有了正式的結論,要求“潘阿叨和兒子潘志將在外的房地產生意交給他人經營,先投1000萬元養豬。”
固定支出占了“大頭”
目前,浙江康順存欄生豬有5300頭左右,但豬光吃每天就要七八萬元,潘志認為“如果沒有足夠的回報吸引,再有錢的人也玩不轉養豬”。
記者以潘阿叨的豬場為例,為丁磊未來的豬生意算了一筆賬。
剛開始預想的是投資1000萬元,可進入這個行業后,潘家很快發現養豬并不簡單,“1000萬元投資幾乎翻番了,投資了1800萬元,再需200萬元流動資金。”
或許這也是網易養豬舉動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原因之一。
浙江康順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詳細講述了養豬的各種投入,其1800萬元主要投在三項固定投資上。
*項是建筑工程。按照年出欄16000頭生豬的規模設計,養豬場的建筑工程投資總額在1100萬元左右。
土地往往是企業家最頭疼也是企業開支較大的一塊投入,但養豬場可以躲過土地緊缺難批之限,且以低廉成本拿地。
第二項是購買設備。“生豬養殖有定位欄、重胎欄、產房、保育室和肥豬欄等,每個地方都需要專業制造的設備,這部分花費大約要300萬元。”
第三項是污染治理。養殖業往往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為此,浙江康順投資400萬元辦了果園。
當前行情三五年回本
“三五年回本”,已成為養豬行業的一句俗語。
浙江康順*批商品豬在今年8月25 日出欄,“至今已經虧了1年,但光從豬群上來講,我們已經在賺錢了。”潘志的這番話引起了記者的好奇。
潘志告訴記者,養豬場現有醫師和其他主要開銷的資源都是按16000頭的標準配備的。
“基本還是3~5年回本,但里面的學問很重要,養得好的3年可以回本,稍微好點的5年時間也足夠了,這在業內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了。”潘志表示,這樣算下來,“網易1億元的投資也同樣可以在3~5年回本。”
1億資本補貼2000萬
網易農業事業部副總經理周炯表示,本月初這幾天,網易的生豬養殖基地就將選定,同時還將新組建公司,全權負責以養豬為主的農業業務。“按初步規劃,2010年首批生豬將出欄上市,屆時在滿負荷的情況下能達到年產2萬頭的規模。”
丁磊則在本月1日表示,消費者最早能在2010年年中吃上網易飼養的豬。
丁磊進軍養豬業,還會有兩項其他行業不會有的收入:*,根據政策,生豬養殖企業投資1億元,*會補貼投資總額的20%;第二,更重要的是,生豬養殖企業不需繳納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
業內保守估計,丁磊的養豬場一旦確定投資規模在1億元左右,不僅將獲補貼2000萬元左右,地方*也會有更多的配套扶持、獎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