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國際反皮草運動至少已有 20 年以上的歷史,上一波運動的重點,就環境倫理而言,是野外獵捕動物問題:野生族群備受威脅,且經常傷及“珍貴的物種”。就動物倫理而言,則是獸夾造成動物的長時間痛苦,甚至自殘以求脫逃。
“穿皮草”之所以流行,公關產業的作用大矣!當然公關與宣傳也是商業的一環,皮草工業的老板們才是幕后金主。近 10 年來,他們努力想要推動的無非是另一場解放運動,目標則是要消除時尚男女穿戴皮草所引發的良心不安!
譬如,他們想盡辦法取悅頂尖服裝設計師、時尚精品店、仕女雜志;或是出錢舉辦設計比賽,鼓勵時尚設計的學生們廣泛運用皮草這個“設計元素”;更發展出各種創意十足的說詞,例如,裝扮的自由、獨立的思考等等,以網羅更廣大的潛在消費群。
這些努力所獲得的報酬顯而易見,皮草和 絲綢、毛料、羔羊皮和皮革等混和 , 配合新式裁剪和編織 , 加上*流行的顏色 , 增加了新奇和變化。各種皮草服飾、搭配皮草的鞋子、皮草領口、圍巾、頭巾的銷售穩定成長,不知不覺的就將毛皮給帶回流行大道上了。
從晚禮服到運動服、從限量訂制的高級時裝到即買即穿、大眾化的衣服,皮草的流行已經東山再起。美國皮草協會( Fur Commission of USA )就指出,零售業者 2003/2004 的年度報告再度顯示,消費者的年齡層繼續下降,有百分之 55.3 的購買者,年紀是在 44 歲以下。那些還在猶豫應不應該將動物的皮毛拿來填補時髦衣柜的人,似乎吃了一顆定心丸。
人們相信,皮草不僅新潮、奢華、性感、愉悅,生產毛皮的動物在農場或牧場里,也是備受照顧、適應良好、一生充滿快樂與愜意。當大限來臨,牠們會被“人道處理”或是“安樂死”,以便獻身給當代年輕、聰明的職業婦女,這些仕女知道自己要什么,滿身都會雅癖!
問題是,“穿皮草”為什么讓人“良心不安”,以致於皮草產業必須想方設法消除這樣的不安?
當代的國際反皮草運動至少已有 20 年以上的歷史,上一波運動的重點,就環境倫理而言,是野外獵捕動物問題:野生族群備受威脅,且經常傷及“珍貴的物種”。就動物倫理而言,則是獸夾造成動物的長時間痛苦,甚至自殘以求脫逃。為了因應這樣的指控,皮草產業開始發展所謂的“人工飼養”毛皮。
可是人工飼養毛皮動物還是無法面臨環境倫理與動物倫理的困境:有些野生動物之所以難以馴化是其天性使然,通常生性敏感、好動,且行蹤隱匿,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幾乎完全是處於兩種極端的「病態」:不是有嚴重的「刻板行為」--不斷繞圈打轉、搖頭晃腦等;就是嚴重的“絕望癱瘓”--因單調、無聊、無助而“動也不動”! 英國毛皮動物養殖就是因為動物福利問題迭遭抨擊,于 2003 年 1 月 1 日起依法禁養。
其實,皮草是動物防寒的天然衣物,卻成為許多“高級”時尚名人的奢侈品。穿戴皮草, 並非生命維持所必須,只是炫耀財富與美麗,卻促成慘絕人寰的動物殺戮,更是人類文明的恥辱。而 追求名牌與時尚最嚴重的問題不在於極度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物質主義或是虛榮心。而是商業力量結合傳播媒介,共同型塑,並且合理化、美化“自我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