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網訊 今年1月實施《勞動合同法》,5月實施《*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但新出臺的兩部法以原則性為主,實際操作中,就遇到了新舊銜接的麻煩。市勞動仲裁院就遇到了勞動者拒簽勞動合同的法律后果、規避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行為的效力、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等問題。近日,廣東出臺的《關于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使難題迎刃而解。
《意見》首開“裁審聯合發文”和“裁審統一標準”的先河,對勞動爭議的受案范圍、仲裁終局案件認定、惡意規避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處理、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支付期限和舉證責任,以及用人單位規章制度效力認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依法參保和足額支付勞動報酬請求解除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等社會關注的問題,均做了具體規范,統一了執法尺度和處理標準。
據悉,今年1月1日—7月4日,我市勞動仲裁立案數1852宗。此數據,與去年同期的596宗相比增加了近兩倍。
《意見》首開“裁審聯合發文”和“裁審統一標準”的先河,對勞動爭議的受案范圍、仲裁終局案件認定、惡意規避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處理、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支付期限和舉證責任,以及用人單位規章制度效力認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依法參保和足額支付勞動報酬請求解除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等社會關注的問題,均做了具體規范,統一了執法尺度和處理標準。
據悉,今年1月1日—7月4日,我市勞動仲裁立案數1852宗。此數據,與去年同期的596宗相比增加了近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