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到青春期叛逆期(孩子正在叛逆期)
孩子處于逆反期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青春叛逆期主要在十歲到十六歲之間,突出表現在青春發育期。
孩子叛逆期怎么引導?按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來講,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的,針對孩子叛逆期的不同階段,父母的引導方法是不同的,賴頌強老師在講解孩子叛逆期怎么辦的課程里分析到,父母如何從孩子的心理,認知,情緒,行為,規則等方面綜合去引導。
這個時期孩子在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得青少年在心理上產生了自己發育成熟的體驗,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成人了,伴隨著一種成人感。但是產生矛盾的是,他們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和社會經驗都處于半成熟的狀態。
這樣半成熟的現狀,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從童年期向成熟發展的過渡階段,就會出現青少年認為自己的心理發展水平與現實的心理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我們稱為成人感與半成熟狀態的矛盾,這是孩子的逆反期簡單說明。
孩子成長,是個耳濡目染的引導過程。引導點有三個:
(1)帶孩子看世界,開闊孩子的視野,拓展孩子的心胸。
(2)帶孩子看人生,樹立高遠的人生目標。
(3)豐富孩子的心靈情趣:閱讀,免得孩子靈魂枯竭。
家長如果與逆反期的孩子選擇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
作為家長應該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處境,孩子面對自我意識的飛躍發展,孩子產生叛逆的情緒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接納孩子的變化,維護好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覺到更多的愛和安全感,這里有幾個小技巧:
讓他/她參與家庭大事的商討。
把孩子當做自己同事一樣尊重對待。
從孩子的態度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正視孩子的各方面健全教育,學習給予正確性的引導。
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幫他/她打開另一扇門。
給孩子信任,減少不必要的嘮叨。
為孩子的進步、善良、負責等平直表現出驕傲感和贊揚。
和孩子的溝通技巧有以下五條:
用商量代替命令。
用行動代替語言。
用耐心代替急躁。
用共情代替否認。
用平等代替控制。
給予孩子平等的地位,引發孩子的思考,了解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給予正確的引導,比如有的孩子或許會一日立三志,眼高手低,這個時候應該及時糾正,這里的糾正指的并不是責罵,而是用共情的方式讓孩子接受,耐心地陪伴孩子完成所立的"志"。
因為現階段小孩所缺乏的是一種信任和要求平等關系,他們不愿意被稱之為"孩子"覺得自己的心理已經發育成熟,可以獨當一面,并不是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而是說不單單需要這種意識,更應該付諸行動,正確引導,前文提到的陪伴,陪伴并監督,使其達到*好的效果。
錢丹塞恩兒童行為心理檢測:
專業的做法會從兩個方面去篩查:
*個層面:孩子的先天因素
就是先看看孩子是不是先天就有這方面的狀況。比如先天智力缺陷、腦癱或者其他疾病等等。
第二個層面:家長的教育手法的層面來尋找原因(后天因素)!
如果孩子一出生的時候本身是沒問題的,身心都是健康的,而養著養著出現問題,出現各種"偏差行為",越來越難帶,越來越難教……
以下行為,可以用錢丹塞恩兒童心理解決方案:
孩子無論怎么輔導,孩子學習能力就是上不去,成績也沒辦法提升。
無論怎么跟溝通,孩子還是不聽家長的話。
用盡各種方式,孩子還是手機不離身,狀態低迷,不愿意和家長交流,親子關系越來越差。
孩子也容易膽小怕事,自卑,畏畏縮縮,或者暴躁,亢奮,脾氣古怪,行為異常,身心出現問題…
體現出來就是:一直以為是孩子的問題,或者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學得太少,學得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