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溫州市模具行業協會的估計,2007年溫州模具行業的總銷售額在60億元以上,但模具行業規模企業不到5%。此外,該行業銷售額95%以上“消化”在溫州本地。這兩大現象被業界稱之為“怪圈”。最近,模具行業協會正積極籌劃著如何引導行業企業走出“怪圈”。
溫州模具業一個尷尬的局面
幾天前,在位于龍灣技術開發區的文達文具制筆廠,記者看到,在機器轟鳴的制筆生產車間旁,還“依附”著一個模具車間,幾名技術人員正緊張忙碌地操作著幾臺大型模具生產設備。
“沒有辦法,溫州現在幾乎每個制筆企業都要自己辦模具廠,光這項投入,企業每年就要多花費幾百萬元,有些上規模的制筆企業投入達到幾千萬元。”文達文具制筆廠總經理黃聯鑫告訴記者,因為溫州模具業相對落后,而溫州制筆企業模具更新速度比較快,導致很多制筆企業都要自己動手兼辦模具廠。
文達文具制筆廠的境況折射出我市模具行業的一個尷尬局面。
“溫州模具業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時刻,存在不進反退的可能。”記者在市模具協會采訪時,該協會負責人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溫州模具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擁有模具企業3000余家(含具備制模車間的其他制造廠、制模個體戶),從業人員逾8萬,年產值約60億元。與溫州特色產業塊狀分布相適應,溫州模具業自然形成塊狀專業分布特色,如樂清虹橋、樂成一帶的精密電子接插件模;樂清柳市低壓電器模;樂清白石的鞋模;永嘉的裝飾件模、泵閥模;龍灣的筆模、拉鏈模;鹿城的打火機模和小商品模;瑞安與甌海的眼鏡模、汽摩配模;平陽、蒼南的小五金模、徽章模等。
“按理說,溫州模具品種繁多,門類齊全,以塑料模、沖壓模、壓鑄模為主,約占80%,還有鑄造模、鍛模、橡膠模、玻璃陶瓷模、粉末冶金模等,幾乎覆蓋所有類型模具,小型精密模具制造是溫州優勢和區域品牌,但時至今日,我市模具企業仍處于低、小、散、亂的狀況,模具專業人才嚴重流失,企業無力投入,更無力采用高新技術,整個模具行業規模企業不到5%。”溫州模具協會高級顧問陳景祥如是說。
溫州模具業一份無奈的調查
模具是工業生產的主要工藝裝備,歷來被喻為“百業之母”。模具生產費用占輕工、電子、汽車等行業產品成本的30%,不少*模具產值已超過機床產值。據估算,企業每投資1元購買模具,可獲得近100元的經濟效益。就我市目前
模具行業的規模、產值與其它產業相比,其行業本身并非屬于支柱產業,但許多支柱產業產品質量的提高取決于模具設計水平和制造精度。如電子電器產品、汽車、摩托車配件等60%的零件制造都離不開模具成型,因此模具制造業是一個關聯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