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09年對兒童服裝、休閑服裝專項監督抽查結果,結果顯示,深圳產服裝合格率不足七成。據了解,去年全年,我市共抽查了224家紡織服裝類企業生產的446批次樣品,檢驗合格307批次,抽樣合格率為68.83%。其中,兒童服裝抽樣合格率為82.24%,休閑服裝抽樣合格率僅為64.60%。
服裝是深圳的重點產業,2009年深圳市服裝行業實現產值1000多億元,出口近百億美元。尤其重要的是,紡織服裝產品是市民的必需消費品,服裝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權益。
如何提高深圳服裝質量,保證市民安全,促進產業發展?日前,市場監督管理局與服裝協會聯手舉行了產品質量分析會,針對深圳服裝業存在的問題,開出“藥方”。
病癥1:關鍵環節質量管理薄弱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對深圳市歷年的抽查數據進行了比對分析,發現產品質量問題多集中于小型生產企業。市場監管局對一些質量問題突出的企業跟蹤調研發現,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較低、質量基礎薄弱。這些企業在產品質量上存在“想提高,提不了”的經營瓶頸,落入了監督抽查中“不合格再整改,整改后再不合格”的惡性循環。
藥方:實施全過程管理
如何破解上述難題,市場監管局給出了“藥方”,那就是按《工業企業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管理通用要求》進行生產。據了解,該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對工業企業產品設計開發、原輔材料采購、生產過程、產品標識、出廠檢驗等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管理的8個關鍵部分作出了系統的規定,涵蓋了*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內外相關標準要求,為企業提供了質量診斷和管理工具。去年,我市在119家企業進行了試點,通過前后對比,企業產品質量保證能力提升明顯。市場監管局負責人介紹,《工業企業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管理通用要求》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可以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各區分局索取,也可以在網站上下載。
病癥2:企業標準化建設能力不足
抽查中,鞋類和皮具的標識項不合格非常突出,這集中反映了企業對相關標準的掌握和認識不夠的問題。據了解,我市部分服裝企業標準化基礎薄弱,標準體系不健全,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的意識淡薄。
《*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規定,所有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紡織服裝產品,一律要在標牌上標注紡織品安全信息,否則將受到處罰。但目前為止,深圳3000多家服裝紡織企業中,完全按照*強制性標準申請檢測的企業比率很低。此外,紡織服裝產品的相關標準更新快,內容復雜,不少企業缺乏相關專業人員,難以準確掌握標準的技術要求。
藥方:積極跟蹤標準
如何提高企業標準化能力?市場監管局表示負責人強調,企業負責人提高認識是前提。
另外,我市各*也為企業跟蹤標準提供了方便和服務,一是企業可上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關注相關標準宣貫會的情況。此外,企業在生產過程當中遇到的標準技術問題,可向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輕紡部或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咨詢。
病癥3:企業缺乏自身檢測能力
目前,由于服裝行業進入門檻低,部分中小企業的檢測能力不足,只能進行簡單的常規性能和功能的檢測,缺乏產品質量的核心檢測能力,部分企業沒有對產品的核心技術指標進行檢測,這也是導致產品重要指標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藥方:委托檢驗
如何提高檢測能力,監管*支招,檢測條件不足的企業,可以與具備相關資質的技術機構采取合作的方式,開展委托檢驗,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據了解,目前深圳市除了市*設立的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已成為*重點檢測實驗室、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外,還有一些商業性的檢測實驗室也可接受委托檢驗,企業可與技術機構開展合作,進行委托檢驗。另外,為了減少檢測費用,企業應掌握一些面料服裝的標準和紡織材料的技術知識,如滌綸面料就沒有必要做縮水檢測,還有一些面料沒必要做強度的檢測等。
服裝協會負責人也表示,各服裝企業在加強產品質量的同時,應加大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力度。一方面要加大研究與發展經費的投入,提高整體設計能力,從而提高產業、企業和產品的質量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加強自主品牌建設,走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實現從單純的代工到品牌營銷,實現從使用劣質原料以壓縮成本到向品牌要附加值的轉變。在提高深圳服裝質量的同時,打造深圳服裝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