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藝術留學的可以看下德國視覺傳達藝術作品集培訓,通過為什么標志是傳達信息的視覺傳播符號,德國卡塞爾藝術,有沒有關于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好書,*是*的好書!??能對你有所幫助。
1.為什么標志是傳達信息的視覺傳播符號
標志是一種信息傳播的視覺符號,具有象征性的圖形設計,傳達特定的集團、活動、事物、產品等的特定信息。標志設計涉及美學、廣告學、符號學、社會學、心理學、語意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設計分類。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如何使標志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海洋中顯示出獨特的個性,如何使標志更加準確、快速的傳遞信息成為標志設計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通過對該課題的實踐與研究,標志設計呈現出了眾多新趨勢,動態化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 一、標志設計動態化的具體表現 信息時代標志設計動態化的表現首先在于,標志設計不再局限于在任何場合的運用都必須盡量保持其所有面貌,不能輕易改變所謂的“設計原則”。在設計實踐中,設計師開始大膽嘗試突破標志單一、靜態、固定的外形與色彩,更加注重利用標志內部結構的韻律和動態平衡來表現視覺形象的本質,根據相應的視覺原理,賦予作品外在形態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使標志在視覺上產生極具趣味性的動態變化,顯現出具有無窮生命力的視覺意象,并使蘊含于其中的深層含義在視覺的時空延展中得到準確、有效的識別。 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的標志就充分體現了這種動態化的特征。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以“人-自然—技術:一個誕生中的世界”為主題,旨在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經濟、社會與生態方面為未來有可能實施的應對方案提供全球性的展示和交流平臺。在標志征集活動中,主辦方要求標志必須充分反映主題,具有獨特性,能與“Exp02000 Harmover”的標題字樣協調結合;標志造型必須簡潔而不乏深意,除適用于印刷、網絡之外,還必須適合動畫制作。最終,大會選用了奎恩工作室設計的外觀看似有機生物結構的作品。不同于傳統意義的是,該標志并沒有固定的結構,其外形和色彩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需要而形成多達456種變化樣式,展示給人們的是一種難以捕捉的,充滿了靈氣、未知和不確定性的動態延展的視覺效果。正如主設計師所闡釋的那樣:“它包含了促使其保持運動和活力的元素,一種永恒的能量。這也是21世紀發展對人類的要求:保持運動、思維靈活、勇于創新,運用智慧推動世界向前發展。” 又如,韓國一民美術館的標志設計。設計師對“一民”的韓文輔音字母進行了幾何化處理,并利用“田”字形的構圖形式對其進行組合,標志的整體形象在穩定中富于變化。在標志的實際應用中,這種組合形式并不是始終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根據背景、媒介、環境等因素的不同而重新分解、組合。 將上述標志設計案例聚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標志的識別性并沒有因為造型的動態變化而受到影響或減損,恰恰相反,正因為設計師在創意過程中抓住了視覺形態的本質,才使得標志的不同組合、變化顯現出相同或相近的視覺感受,從而強化了標志的識別性。實際上,這也正體現了格式塔的“變調性”理論,即“一個格式塔,即使在它的各構成成分(如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變的情況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變”。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動態化標志的設計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對稱、平衡、對比、統一、節奏、韻律等形式美法則,充分展現標志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內在特征。唯有這樣,才能使標志在動態變化中準確地傳達信息。 除外在形式以外,動態化還表現在標志與其他視覺設計要素的相互關系之中。 標志在視覺系統構架中通常占有絕對主導的作用。其他相關要素如標準字體、輔助圖形等都是為了發揮標志的這種絕對中心地位而服務,標志與其他視覺設計要素之間也因之而產生一種靜態的、主次性的關系。本文作者認為,這種靜態關系的維持雖然可以突出企業的主體視覺形象,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卻限制了視覺設計各要素的能動性,弱化了視覺系統的創新性與可持續發展性,這實際上也造成了對視覺資源的包裝設計一種浪費。令人欣慰的是,隨著設計理論及實踐的不斷深入,在當代視覺設計中已經可以看到標志與其他視覺設計要素之間逐漸顯現出的動態化趨勢。比如說,標志和輔助圖形之間并不一定是主次關系,而有可能是一種互相補充、互為拓展的動態關系。美國奧睿律師事務所(Orrick Her-rington&Sutcliffe)的標志是一個綠色圓環狀圖形,輔助圖形則是一系列與標志環狀外形相似的圓形實物(如齒輪、唱片、紐扣等)。實際運用當中輔助圖形在很大意義上拓展了標志的概念,通過對人們相似或相近聯想和想像的引發,使標志形象突破了原有的環狀外形,其意義也變得更為深遠。 由此可見,在標志與其他視覺設計要素關系的動態化趨勢中,我們已經不能想當然地將標志界定為視覺設計的*中心,其他諸元素或元素組合也有可能取得與標志相同甚至超越標志本身意義的地位。當然,標志與其他視覺設計要素之間的這種動態關系也并不是毫無標準可言,在標志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們要在保持突出產品、企業、團體或是活動的整體視覺印象的前提下,合理調控各要素之間的互動作用,使各要界面設計素充分發揮作用,從而使視覺信息得到準確地傳達。 二、標志設計動態化的意義與價值 從信息傳達的角度看,標志設計的動態化符合受眾的認知規律,符合新媒介發展要求以及視覺傳達設計的總趨勢,對于提高信息傳達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首先,標志設計動態化符合人的視覺特點。視覺信息的傳達包含生產、創造信息的一方,也包含接收信息的一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受眾”。受眾在圖形信息傳達中雖然處于非主動地位,但卻對信息傳達的最終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設計師在進行標志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受眾閱讀圖形時視覺在生理、心理乃至審美層面的需求和規律,才能將預先設定的信息順利、準確地傳達給受眾
2.德國卡塞爾藝術
學校概況 卡塞爾藝術 ( www.***.de ) 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藝術,在藝術界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卡塞爾藝術成立于 1777 年,。她在 225 年間經歷了許多變遷,學校設置的專業、教授的課程隨著時代思潮的發展而幾經變化。在任教的許多教師本身即是享有盛譽的藝術家,如活躍在當今藝術界的藝術大師烏爾斯 · 呂提*( Urs Luethi ),平面設計大師、 AGI ( Alliance Graphique ) 會員克里斯托夫 · 伽斯納*( Christof Gassner ),動畫藝術大師保羅 · 德里森*( Paul Driessen ),另外還有為*人所熟知的岡特·蘭堡*( Guenter Rambow )也畢業于該校并曾在該校任教。也經常有在校學生不斷地獲得榮譽,比如漢斯· 哈克,他曾因他的一個關于德國國會大廈的項目而廣受好評,動畫專業學生還為卡塞爾藝術贏得了兩次奧斯卡動畫短片獎。卡塞爾藝術與*的交流很多,淵源很深,很多教授和工作室負責人都在*講過課,并進行多方面的學術的交流。另外,卡塞爾藝術同四川美術還是兄弟院校,每年都有交換生在對方學校交流學習。視覺傳達專業馬蒂亞斯教授*( Gerhard Mathias )在十多年前就來到*,并曾在很多藝術院校授課,以他名字命名的設計更是廣為*業界所了解。 卡塞爾藝術也是一所很開放的藝術,每年都招收一定比例的外國留學生,當然其中也不乏*學生,目前在校*留學生就有 30 人之多。 專業設置 卡塞爾藝術設置的科系有自由藝術( Bildende Kunst )、藝術教育( )、藝術學( )、工業設計( Produkt Design )和視覺傳達( Visuelle )。把藝術精神與科學態度有機地結 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多視角地學習藝術與文化,這是幾十年來一直遵循的教學指導思想。學生可以在這里完全自由的學習各*的知識和使用各個工作室。 自由藝術專業 教授工作室制,共有8個教授工作室 藝術教育專業 分為*( )、普通中學( Grund- und )、實科中學( Haupt- und )、完全中學( Gymnasium )方向 工業設計專業 下設4個方向,分別為工業設計( )、家具設計( )、系統設計( )、紡織設計( ) 視覺傳達專業 包括,電影電視( Film und Fernsehen )、 插圖( )、平面設計( Grafik Design )、動畫( Trickfilm )、新媒體( Neue Medien )、實驗攝影( exp. )、 攝影( )、 自由版畫( freie Grafik )、新舊媒體( neue und alte Medien )。 除了5個系,還有 14 個工作室如:陶瓷、木工、金屬、印刷、絲網、紙工作室等 附: *烏爾斯 · 呂提( Urs Luethi ) 1947 出生于瑞士琉森( Luzern )。上世紀 90 年代以來,多次在德國、法國、瑞士、意大利、奧地利、英國、美國等*舉辦個人展覽,作品為多家博物館和機構收藏,自 1994 起擔任卡塞爾藝術自由藝術專業教授。 *克里斯托夫 · 伽斯納( Christof Gassner ) 出生于瑞士, 1989 年受聘于國際設計師協會( AGI ),曾獲得包括 國際平面設計聯合會大獎( Icograda Award )在內的多個獎項, 1988 年和 1996 年同時擔任柏林藝術*和卡塞爾藝術的客座教授, 1997 年 成為國際設計師協會( AGI )會員, 1998 年起擔任卡塞爾藝術教授。 *保羅 · 德里森( Paul Driessen ) 1940 年生于荷蘭, 畢業于荷蘭 烏特勒支藝術, 1964 至 19 67 年在 希爾維蘇姆 動畫工作室工作, 1967 至 19 69 年在倫敦參與制作《黃色潛水艇》( Yellow Submarine ), 1970 至 2000 年在加拿大和荷蘭導演制作了約 20 部動畫片,進行了約 20 場國際性的講座和研討會,作為評委參加了約 20 次國際動畫電影節,自 1989 年起擔任卡塞爾藝術動畫專業教授。 *岡特 · 蘭堡( Guenter Rambow ) 1938 年出生于德國梅克倫堡, 1958 年進入卡塞爾藝術學習繪畫和實用美術,畢業后擔任了多年廣告代理機構的藝術總監,設計產品和服務業的廣告,從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在此期間,他創建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 1968 年遷到法蘭克福, 1974 年擔任卡塞爾藝術平面設計專業教授,國際平面設計師協會成員。 *蓋爾哈特 · 馬蒂亞斯( Gerhard Mathias ) 1939 年出生于德國中部城市卡塞爾; 1958 年就讀于卡塞爾*藝術設計系; 1964 年至今為卡塞爾*視覺傳達系教授; 1966 年在卡塞爾創辦設計事務所 權威性設計團體 -- 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會員 (AGI) ;近 20 年間,馬蒂亞斯負責學校與國外的文化交流活動;先后訪問過美國、西班牙、意大利、前蘇聯、波蘭、巴西、埃及和*; 2000 至今任馬蒂亞斯國際設計德方院長。
3.有沒有關于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好書,*是*的好書!
《德國柏林藝術*視覺傳達設計基礎課程:視覺接觸》 《中央美術設計優秀畢業設計作品集1》。。。卓越亞馬遜上還有好多其他這方面的圖書。僅供您參考,滿意請采納~
以上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懂可在線客服或致電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