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還需要注重數學教學的問題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動態、開放、生動的氛圍和環境,從影響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因素入手,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全面提升。 今天,樸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
數學分層式教學研究 ?
1.分層的標準.考慮學生數學水平的高低,一般可以分為中、低、高三層,把水平相當的學生劃分在同一個區域里,然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學生實際需求教學的目標,耐心輔導差生,樹立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鼓勵中層學生向高層學生靠攏;對于高層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綜合素養,如分析能力、邏輯能力、創新能力等不同方面進行分類.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進行劃分.教師想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更好的了解,就要分析學生多次考試成績,這樣才能對學生一段時期的學習情況有更好的把握.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目標不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先打好基礎,再加入難度訓練,一步步提升他們的成績. ?
2.分層式教學的備課.分層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實際教學內容為基礎,根據大綱的要求以及不同學生學習能力之間的差異性,制定適合學生實際發展需要的教學目標.如果按照教學內容對教學目標進行劃分,則可分為中級目標和發展目標;如果按照時間對教學目標劃分,則可以分為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制定完目標后,就是制定教案.不同層次的教案是不同的,作業的設置,習題難度的劃分,講課的方式等方面是有差異的.
3.分層教學的目標劃分.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技能以及情感目標都很容易被教師忽略.但是在分層教學中,學生的技能和情感都是教師應該關注的重要教學部分.例如,教學“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其基本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的中級目標就是讓學生根據方程實根的情況,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求根公式解方程;而教學的發展目標就是讓學生很好地掌握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會對一般形式進行配方后,會根據判別式的值與零的關系判斷一元二次方程的實根情況. ?
數學情境教學研究 ?
一、情境中內含豐富的數學問題,能有效引起學生的思考 ?
有價值的數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情境中的問題具有目的性、適應性和新穎性。這樣的問題會成為感知的思維對象,從而在學生心里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實際上也就是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 ?
例如在“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入的: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卡克發明國際象棋后,國王為了嘉獎他的功績,向他許諾要什么給什么,*金銀財寶任他挑,但卡克卻提出了這樣一個請求:在他發明的國際象棋的方格上放上糧食,*格一粒、第二格二粒、第三格四粒……國際象棋共有64格,(與學生一起歸納*一格放糧食的粒數)*一格放263粒。國王聽了,覺得輕而易舉,但令手下一算,結果卻大得驚人,*所有的糧食都不夠。若將糧食鋪在地面上可以把整個地球表面鋪上三厘米厚的一層。驚奇的故事像磁石吸引學生的思維,他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樣算出這么多的糧食,自然而然將學生引入了等比數列的求和問題。
二、良好的情境氛圍,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
皮亞杰認為學生認知發展階段的變化是他們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進而十分重視學生親身體驗、嘗試和發現。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通過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活動(如數學游戲、實驗操作、收集整理等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過程中,親眼目睹數學過程形象而生動的性質,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如何實現數學的“再創造”,并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力量,促進數學的學習。 ?
例如,在教“橢圓的*定義”時,讓學生準備兩個摁釘、一根細繩和一枝鉛筆,在練習本上先根據圓的定義即“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畫一個圓。如果定義改為“到兩個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且大于兩定點間距離的點的軌跡”,又會描繪出怎樣一個圖形呢?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同學們有的畫出了橢圓的圖形,有的沒有畫出來圖形,這說明要想得到橢圓是有條件的,即,繩長要大于兩個定點間的距離。這樣很直觀地給出橢圓的定義。你會驚奇地發現,學生會樂此不疲地從事這樣的數學活動,并十分興奮地與同學分享他們創造和發現的喜悅。而通過創設這些動手性很強的情境活動,既為課堂創設了輕松和諧的氛圍,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
一、不善于對數學教材進行挖掘和剖析 ?
接受式教學注重對教材的講解,認為學生能夠接受所教授的內容。講授限于章節的內容,把數學相互銜接和關聯的內容相對孤立起來,不利于學生的接受和活學活用。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教師對教材缺乏充分的挖掘和剖析,沒有將相互關聯的內容連接起來,沒有將教材的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構建。 ?
二、不能有效揭示數學的本質特質和屬性 ?
在講授教材和習題講解的過程中,按照慣有的講解方式和解決方法進行問題的解決,未注意到題目的特質屬性,局限于題目傳遞的表面信息,而從這樣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不僅限制了解決的思路,還影響到解決方法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更會影響到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打開和拓展。 ?
三、不能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組織教學 ?
雖然現在的教材和教學參考對章節的教學重點內容有明確的界定和說明,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存在不能抓住教學重點和難點,講授課程中面面俱到,重點不夠突出,大量時間浪費在細枝末節的內容上,不僅給學生學習知識、把握系統性帶來很大的困惑,也給教學進度和內容的前后銜接帶來問題。 ?
四、不善于運用啟發的策略來引導學生展開探究 ?
很多教師慣于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課堂上的時間完全由老師主導,學生處于被動傾聽的地位。教師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另外一方面對教學的目的認知不清,責任心較差。教學的目的并非到講授完結而終止,而是以學生掌握為目的。也有的教師是在課堂教學的引導中存在把握不足和引導障礙,這樣也影響到學生對問題的探究。 ?
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 ?
(一)提供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 ?
弗賴登塔爾的“現實數學”思想認為,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教育如果脫離了那些豐富多彩而又復雜的背景材料,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例習題教學中,教師必須在教法和學法上多下工夫,注重用數學解決學生身邊的問題、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引進生活中學生能夠觀察到的數學問題,創設逼真的、問題豐富的環境,讓數學學習拋錨在一種反映知識在真實生活中運用的境域之中,拉近數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吸引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課堂,愉悅地去面對和克服一切困難,為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奠定基礎,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
(二)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 ?
對于應用題教學,有些教師總是急于給學生“掃清障礙”,甚至明確地指出這是一個什么問題、這些問題中有哪些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把“實際問題數學化”這一步“掐”掉了。又如傳統的數學應用題一般都處理的相當“數學化”,且有比較明顯的編造痕跡,往往“把數學結果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去加以檢驗”這一步忽略了或留于形式。倘若只是讓學生“套”模式,每一個應用題都只是做“半個”,那么學生熟練的還是“中部”,一遇到生疏的問題情境,還會“無從下手”。因此教師應把具有現實生活的原汁原昧的應用題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并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使學生從重復性的“練”中擺脫出來,把精力花在高層次思維的訓練上。 ?
(三)重視數學與日常生活、其他*的聯系 ?
正象夸美紐斯所說的:“人們學習的每件事都應該是充滿著聯系的”。數學也是具有相互聯系的,在強調數學內部聯系的同時,也必須重視數學與外部的聯系。我們應該多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把握時機將課堂上的數學知識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向學生介紹數學在日常生活、其他*中的廣泛應用,鼓勵學生注意數學應用的事例,開闊他們的視野,使學生們認識到數學原來就是自己身邊的現實世界,是認識和解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問題的有力武器,以加強“數學源于現實”的思想教育。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應用能力很難提高。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這有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能力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