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好基礎會計課程
關于基礎會計學課程的學習方法,在自學考試大綱實施要求中已作了比較全面的闡述,自學考試應考者應根據自己的情況,著重掌握以下幾個環節:(1)認真閱讀教材;(2)參閱有關資料;(3)做好讀書筆記;(4)獨立完成作業等。這里僅就上述問題作些補充。
(一)關于閱讀教材問題 學習有許多環節,但認真閱讀教材是基本的學習環節。只有真正掌握了教材的內容,其他學習環節才能搞好。認真閱讀教材,對于自學考試的應考生來講,特別是其所在地區沒有機會參加社會助學單位舉辦的學習輔導班,得不到教師對教學內容學習方法給予指導的應考生來講,更具重要意義。 閱讀教材前,應首先看自學考試大綱、自學輔導書,了解每一章的學習目的和要求、內容要點、考核目標,然后系統、全面地讀書。*遍可粗讀,掌握每章的內容梗概,弄清每一章的重點和難點;然后進行精讀,精讀除全面理解各章節基本內容外,要著重搞懂重點,攻破難點,并且把各節、各章內容聯系起來進行思考,做到融會貫通。由于是初學會計,許多內容、概念要反復閱讀教材才能領會,有的還要結合復習題、作業,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基礎會計學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課程,主要闡述會計核算的基本業務方法。對于會計核算方法的學習,要按教材章節順序,循序漸進地學習,只有弄懂了每一種方法,才能掌握方法之間的聯系,才能掌握整個方法體系。對于具體業務的賬務處理、賬簿組織、賬表結構以及有關數字的來龍去脈,都要細致地了解和掌握,不要嫌瑣碎,不能煩躁,要踏踏實實、扎扎實實地學。學習不能滿足于一般了解,大概其就行了,這樣很難達到學習要求。基礎會計學課程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初學者來說,許多內容、概念都是*次接觸,難度很大。對此,應考生必須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學習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 學習課程內容要處理好全面和重點的關系,要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把握重點,而不能采取“猜題”、“押題”方法學習。只有對課程進行了全面學習,才能真正理解課程的基本內容,而課程的基本內容就是課程的重點,也是學習和考試的重點所在。
本課程共設十一章,從內容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1)會計基本理論部分。*章總論,從理論上概括說明會計的基本概念、會計的職能、會計的對象、會計的任務、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則以及會計核算的方法等。 (2)會計核算基本方法部分。第二章至第十章系統闡述會計核算的各種專門方法和運用會計核算方法進行會計業務處理的基本程序。其中,第二章至第五章闡述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賬戶和復式記賬原理及其應用,賬戶分類。這部分內容是本課程的核心內容。第六章至第十章闡述會計憑證、賬簿,會計核算形式(或稱會計核算組織程序),財產清查和會計報表。根據記賬原理,結合各種憑證、賬簿和報表格式,說明記賬和編表的實務。 (3)會計工作組織部分。第十一章闡述會計工作組織,包括科學組織會計工作的意義和要求,會計機構的設置和組織分工,會計人員的職責和權限,會計法規、制度的種類和制定以及會計電算化等。 從上述基礎會計學課程內容、體系結構看,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會計工作組織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因而必須全面地、相互聯系地學習掌握這些內容。當然,作為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對各部分內容的學習要求也不一樣。 會計基本理論是會計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學習和理解這些問題,對于學習本課程內容具有理論上的指導意義。但是,對于缺乏會計實際工作經驗的初學者來說,諸如會計的概念、職能、對象、任務,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則等基本理論問題,大多比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學習時可以先對這些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一般了解,隨著課程內容的學習,再從相互聯系中逐步加深對這些問題的理解。 會計核算的方法是用來反映和監督會計對象(會計要素)、完成會計任務的手段。本課程的基本內容是闡述會計核算的方法體系,從填制和審核憑證,到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一整套會計核算方法,以及各種方法的具體運用。這種安排體現了設置課程的目的和學習本課程的要求,因而是本課程學習的重點。學習時,應在全面理解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著重掌握各種會計核算方法的特點和相互聯系,掌握記賬、算賬、編表的技能。2?學習基礎會計學,要注重原理的學習,吃透原理,活學活用。基礎會計學主要是闡述會計核算的原理,包括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會計核算方法的原理。因此,學習時一定要從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例如,學習各種會計核算方法時,不能就方法論方法,要理解其理論依據;既要學會應當怎樣做,又要弄懂為什么要這樣做。要防止鉆入具體業務處理,而忽略對其原理的學習。教材中在闡述會計核算原理和各種核算方法時多配以實例,目的是通過實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理,并學會運用。要善于將總論中闡述的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與后面闡述的會計核算具體方法的運用結合起來學習,融會貫通,以求得對課程內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達到為學習后續的專業會計課程打好基礎的目的。
所謂活學活用,是指對課程內容不要理解過死,如借貸記賬法下的賬戶結構、賬戶分類等。 活學活用的基礎是吃透原理,因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舉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據具體情況運用會計核算方法,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以求得對課程內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3?學習中要處理好識記、領會和應用的關系。在自學考試大綱實施要求中對各章規定了考試目標,包括考試知識點和考試要求。這里的考試要求是指需要應考者掌握知識的深度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并具體規定了識記、領會、應用三個能力層次,其中,應用層次又細分為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兩個子層次。三個層次是相互聯系的遞進等級關系。 按照這一要求,應考者在學習本課程時,必須處理好識記、領會和應用的關系。識記是指能認知有關的概念、原則、方法的含義,并能表述和判斷其是非。這是低層次的要求,對課程內容的學習不能停留在識記這個低層次上。較高層次是領會,即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關的基本概念、原則、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內容和基本原理,分析相關的區別和聯系。但識記和領會還不夠,還要會應用,這是高層次的要求。所謂應用,是指在領會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原則和方法去分析有關的理論問題,處理某些實際問題,進行計算和賬務處理。其中,簡單應用是指能應用學過的一兩個知識點去計算、分析、處理某個業務問題。綜合應用是指能應用學過的若干個知識點綜合地計算、分析、處理比較復雜的業務問題。應考者在學習本課程時,一定要注意考試大綱的考試目標對各章節內容的能力層次要求。
4?要把課程內容的學習與《*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以及《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規、制度的學習結合起來。《*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是我國會計工作的基本法,是制定其他會計法規、制度的法律依據。它的制定和實施開創了我國會計工作的新局面,對規范和加強會計工作,保障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發揮會計工作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作用,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大意義。《企業會計準則》是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統一會計核算標準,確保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制定的。它的內容體現了會計核算的基本規律,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和指南。《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是為了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秩序,提高會計工作水平,1996年由財政部根據《*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制定的。其中,除了對會計機構設置和會計人員配備以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等作了規范要求外,重點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作了詳細、具體的規范要求。因此,學習時應將上述法規、制度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以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關于作業問題 前面已講到,基礎會計學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課程,有一套完整的業務技術方法,本課程學習的重點就是理解和掌握這套方法,而且還要學會運用。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除閱讀教材外,還要動手做作業。學習不僅是接受知識,還要學習運用知識的能力。看書時好像是懂了,但一做作業就可能發現并未真懂,或者對某一知識點掌握得不全面,反映出學習中的問題。對于會計課程來講,做作業非常重要,通過作業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知識,而且可以提高操作技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作業時還要注意以下問題:(1)看清題意。理解題意,明了每個題目的目的和要求,這是做作業首先要注意的問題。(2)注意題目提供的資料和限定條件。一般來講,題目中所給資料、情況都是有用的,但要弄清這些資料是干什么用的。所謂限定條件,例如編制會計分錄題,除了某時期發生的經濟業務外,如果還規定有總賬會計科目,那就是要求在編制會計分錄時一定要使用規定的會計科目,否則就算錯。(3)做題時,內容不要遺漏,順序不要顛倒,會計科目或報表項目的名稱要寫準確、數字計算要仔細,不要出錯。(4)題目做完后要仔細檢查是否符合題意,文字、數字有無錯誤,核算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清晰、明了。(5)做完作業要認真思考作業目的是否達到,即通過作業是否達到鞏固所學知識、鍛煉基本技能、提高運用知識能力的目的。
三、試卷結構 基礎會計學課程考試采用的題型有名詞解釋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業務計算題、簡答題。各種題型的題量及所占分數的分配為:名詞解釋題為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單項選擇題為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多項選擇題為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業務計算題共40分,其中編制會計分錄題30分,計算題10分;簡答題為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試卷中不同能力層次的分數比例一般為:識記占15%,領會占30%,簡單應用占35%,綜合應用占20%.試題的難易度結構比例一般為:易占20%,較易占30%,較難占30%,難占20%.
四、解題技巧 (一)名詞解釋題才能將正確的、符合題意的答案選出。而能否選此類題型要求對課程中的重要名詞概念作出解釋,目的在于考核考生對這些名詞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準確性。這些名詞在教材中都有明確的定義或簡明的概括。這種題型的難度在于要點的把握,而且內容廣泛,覆蓋面大。答題時要簡明扼要,不要求展開論述。 例如:借貸記賬法 答案:借貸記賬法是以“借”、“貸”作為記賬符號,反映各項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的一種記賬方法,是各種復式記賬方法中應用廣泛的一種(或直接指明是一種復式記賬法)。要點在于:(1)是以“借”、“貸”作為記賬符號;(2)反映各項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的一種復式記賬法(見教材第43頁)。 又如:權責發生制 答案:權責發生制(亦稱應收應付制),是按照權利和義務是否發生來確定收益或費用的歸屬期。要點在于:(1)按照權利和義務(或責任)是否發生為標準;(2)確定收益或費用的歸屬期(見教材第18頁)。
(二)選擇題 選擇題型由題干和備選答案兩部分組成。題干常以陳述句或問句提出解題依據、目標、要求、方法等。備選答案一般是4個~5個,?難點在于幾個備選答案多是相似的,極易混淆。 此類題型的目的是測試考生分辨正確和錯誤的能力,檢查考生對課基本內容,特別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準確性。選擇題實際也是判斷題,只有經過判斷擇正確,關鍵還是對課程內容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選擇題型又可分為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兩類題型。 多項選擇題的難度大于單項選擇題,難就難在在備選答案中到底有幾個是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稍有疏忽就會選擇失誤,回答錯誤。這種題型增加了選項的迷惑性,減少了考生猜題的可能性,能測試出考生的水平。為了提高選擇正確答案的可能性,除了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例采用排除法、比較法或推理法對備選答案進行比較、分析、判斷外,關鍵還在于全面、系統地學習課程內容,扎實地掌握課程中的基本概念,正確界定問題的界限,理解問題的精神實質。
(三)業務計算題 在這類題型中包括了所有有關核算與計算內容的試題,如編制會計分錄、登記賬簿、對賬、更正錯賬、編制會計報表、成本計算、財務評價指標計算等。學習基礎會計,不僅要求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原理,還要學會基本技能,掌握和運用各種核算方法。因此,這類題型一般在試卷中占有較大比重,約占40%左右。 學會編制會計分錄是學習本課程的基本要求之一。這種題型一般要求考生根據題中所給的經濟業務資料編制會計分錄,目的是綜合考查考生對賬戶和借貸記賬法的應用技能和熟練程度。答題時需注意以下問題:(1)書寫要規范,賬戶名稱、金額要寫全、寫準確。(2)每題一般有十幾項經濟業務,有的經濟業務需編兩筆會計分錄。有些業務內容前后有聯系,如前面銷售產品,后面才收到貨款;有的前面預付購買材料價款,后面材料才運到企業;前面材料購進,實物先入庫,月末材料采購成本計算出來后,才結轉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等等。因此,回答問題時要瞻前顧后,而不要顧此失彼。(3)要注意題中所給資料和提供的條件。 這種題型容易答錯而又不容易發現的原因之一是只編分錄不登賬。平常學習時就不注意這個問題,考試時往往又只要求編分錄,而不要求登賬。因此,答題時,遇到復雜的業務,為了檢查分錄編得是否正確,可以在草稿紙上登賬檢查一下。對有些業務,可以一邊編分錄,一邊登賬,不僅可以檢查分錄是否正確,而且可以為后面轉賬業務提供數據,避免發生錯誤。 與登記賬簿這一方法有關的題型有:(1)登賬,如編分錄,然后根據分錄登銀行存款總賬或日記賬,并結轉;(2)企業與銀行對賬,編制余額調節表;(3)總賬與明細賬(三欄式或多欄式)的平行登賬;(4)更正錯賬的方法,等等。 編制會計報表是考試中的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資產負債表的編制,一定要熟練掌握編制的方法。在1998年上半年的試卷中,給一張完整的資產負債表(簡化格式),讓考生根據有關賬戶的余額資料,填列表中的空白項目。回答是否正確,通過檢查表中資產總額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額是否平衡即可得知。但多數情況下,可能只要求根據部分總賬和明細賬余額資料,填列資產負債表中某幾個項目的數字。為了正確回答問題,必須熟練地掌握表中各項目的填列方法,特別是下列項目的填列方法,如貨幣資金、存貨、待攤費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待處流動資產(或固定資產)凈損益、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未分配利潤等項目的填列方法。 其他還有成本計算、財務評價指標計算等題型,學習中可參看教材舉例和這本輔導書的練習題舉例,領悟解題的方法。
(四)簡答題 這類題型一般是根據課程中的有關理論、觀點、方法原理等,直接提出問題,要求考生簡明扼要地回答。所提問題在教材中大多有現成的答案,例如,(1)什么是會計的反映職能?它具有哪些特點?(答案見教材第3頁)(2)資產負債表各項目期末數的填列方法有哪幾種?舉例說明。(答案見教材第287頁)(3)什么是債權債務結算賬戶?舉例說明在會計核算中為什么要設置債權債務結算賬戶。(答案見教材第119頁)(4)什么是會計憑證傳遞?在會計憑證傳遞時應考慮哪些問題?(答案見教材第164頁)回答這種試題,一定要抓住要點,觀點明確,條理清楚,簡明扼要,而不要求大量展開論述。 以上僅就不同題型的特點和答題時應注意的問題作些提示。其實,不管什么題型,解題的關鍵都是對課程基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學習過程中,適當地閱讀自學指導書,參閱各種題型的試題和參考答案有一定的作用,但重要的還是系統、全面的閱讀教材,一定要擺正兩者的關系。對課程重點內容要反復閱讀,還要動手做作業。只有全面、系統地閱讀教材,才知道課程的重點和學習中的難點所在;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動手做作業,才會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特別是各種核算方法的應用。
更多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