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創辦于1958年9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張家界市兩地辦學,校本部位于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是湖南省屬綜合性*,也是武陵山片區的綜合性*。學校是民委與湖南省人民*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服務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高校,《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學校,湖南省研究生培養過程質量評估學校。學校是推薦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普通高校。2018年獲批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湖南省按一本批次錄取高校。
更多學歷方面的~政策解答~優惠活動~報考資訊~可致電:13667377177(微信同號學校總占地面積2900余畝,建筑面積近60萬平方米,教*研儀器設備總值3.3億元,各類紙質、電子文獻600余萬冊,建有35個一級*,82個本科專業,覆蓋12*科門類。有省重點*5個(其中優勢特色重點*1個);服務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民族學、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1個;一級*碩士點15個,專業碩士點13個;有級特色專業3個,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2個。學校現有成人教育本科25個,成人教育專科8個。擁有招收外國留學生及港澳臺學生資格,先后與美國、英國、韓國、烏克蘭、瑞典、印度、日本及我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20余所高校開展了合作交流。
學校有院士工作站1個;有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建有湖南省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建有部、省級研究基地、示范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虛擬仿真中心和*生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等70余個。學校還是教育部教育裝備國際交流實驗園。
學校有在職的教職員工近1500人,專任教師1000余人,有高級職稱700余人,博士生導師27人,碩士生導師407人,碩士以上學歷占教師總數的70%。。現有各類在籍學生4萬余人,其中在校成人高等教育本專科生近2萬人,博士生、碩士生、留學生千余人。構建了課程主導、環境熏陶、實踐礪煉、自我塑造為體系的立人教育體系,著力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務實作風的合格人才。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3%以上。辦學近60年來,共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級各類人才30萬余名。
學校充分發揮在區域文化傳承、創新與引領中的積極作用,被譽為湖南西部地區思想文化的高地和城市形象的名片。承擔了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等一批重大項目,老司城遺址研究助推永順老司城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策劃并主創了大型文藝演出《魅力湘西》,該項目躋身于文化旅游演藝三十五強,系列突出成果極大地促進了民族地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學校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湘西民族文化博覽園,建有6個文化場館(黃永玉藝術博物館、沈從文紀念館、武陵山生物科學館、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館、生態民族學博物館和吉首*校史館)。
學校凝煉了平民*辦學理念(把吉首*辦成一所貼近普通民眾、造福平民百姓、直接服務和引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確立了文化立校、*強校、特色興校的發展戰略,積極探索具有時代特征、地方特點和自身特色的地方高校辦學路子。先后獲得*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綠化模范單位*五四紅旗團委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黨和領導人朱镕基、曾慶紅、尉健行、賈慶林、劉云山等先后來校視察指導工作。原國務院總理朱镕基高度稱贊吉首*是湖南的驕傲,原副主席曾慶紅肯定吉首*具有特殊價值,原*政協主席賈慶林在視察學校時高興地說看到了吉首*,就看到了武陵山區脫貧致富的希望。
報名條件
1、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2、報考專科的考生應具有高中、中專或同等文化程度;報考專科起點本科應具有國民教育系列的專科畢業證書;
3、報考醫學類專業,除應具備相應學歷外,還應具有衛生類執業資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