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牛耳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靜芳
談高校畢業生創業
一直以來,社會經驗不足、缺少職業規劃等問題,困擾著不少想創業和初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如何打破止步不前的怪圈,使這群充滿激情的年輕人邁開步伐?記者日前專訪了長沙牛耳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靜芳。她提醒廣大高校畢業生,創業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記者 :有關就業還是創業的討論,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日前,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城鎮就業處處長羅玉林透露,截至去年底,湖南尚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達到36萬人。那么在目前形勢下,對于年輕人而言,應該選擇哪種模式更合適?作為我省社會科學普及宣傳活動“高校學生創業就業專題”宣講團成員之一,您對廣大高校畢業生有何建議?
趙靜芳:其實,就業和創業兩種模式都有它的科學性,但一定要因人而異。就業好比一個??疲疾焓菃蜗蛐缘?;而創業考察的則是一個非常全面的綜合技能。通過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使得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這個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專向能力,而創業對團隊合作、市場敏銳程度、組織協調能力等方面都有要求,這決定了只有少數人能夠創業成功。
高校畢業生選擇就業還是創業,我認為首先要看自己的目標,其次要看個人的準備狀況,換而言之就是要看自己準備好了就業還是創業。所以我覺得并不能籠統地說哪一種模式更合適高校畢業生,而是要看自己的愿望在哪里、做好了哪些準備。
坦率地說,如果畢業生沒有準備好的話,哪個選擇都不合適,既不能就業更不能創業,我認為,高校畢業生的當務之急就是先確定好自己的目標,然后朝著這個目標作出相對比較全面的準備。
記者 :牛耳教育從2001年創辦以來,在短短幾年的時間,發展成為了我省*的軟件職業教育機構之一,這期間您經歷了許多坎坷,也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有統計表明,我國*生初次創業成功率僅為2.4%。您是否能分析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生創業之路如此艱難?應該采取何種措施有效避免盲目創業呢?
趙靜芳:現在很多的青年朋友都有創業的激情,但不知道選擇什么創業項目好,很多*生不了解市場的需求,盲目創業,這樣既沒有迎合市場需求,更沒有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自己不熟悉的行業和領域以及市場需求不大的領域創業是盲目的。
剛剛說到了就業和創業的準備,但是準備得再好,市場總是不斷變化的。*生創業之所以艱難,既與創業本身存在很大的機遇性與風險有關,也與*生涉世不深有關。高校畢業生走出校園,沒有經歷過什么困難,所以許多畢業生在遇到挫折困難時,沒法承受這樣的壓力,從而導致創業失敗。
至于避免盲目創業,我的體會是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找準市場的需求,順勢而為。像我本身是學經濟管理的,我先生是學信息系統工程的,我們對于IT行業非常的了解,而這個行業又是這個時代的朝陽行業,發展空間非常大。所以在自己相對熟悉的行業和領域,以及市場需求比較大的領域容易獲得成功。
記者 :您曾擁有一份令不少人羨慕的工
作——*銀行湖南省分行團委書記。但您最終選擇了創辦自己的公司。雖然創業艱辛,但仍有很多*生一出校門就想創業,對此您有怎樣的建議?
趙靜芳:我認為*生應該先就業再擇業,在自己還沒有明確目標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地進行抉擇。雖然行行出狀元,可行行也只有一個狀元。凡事有利也有弊,我的這番話也許會使許多正想創業的*生勁頭銳減。所以我也希望借《人才信息報》談談自己的三點創業體會。
一是創業要從小事做起。所有人的創業,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的過程,一定要從小事做起,耐得住寂寞,經得起磨練。沒有這樣一種從小事做起的經歷,你的根基可能就沒有那么扎實,在你遇到更大困難的時候,你就可能沒有那么鎮定。二是創業一定要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只有對社會負責才能獲得社會的回報。三是要不斷學習,適應變化,這也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要明白創業是一個艱難的歷程,也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我建議高校畢業生可以先找一份工作,因為他們現在的這些就業經歷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平臺,這個小的平臺可以理解成是一個人就能辦成的事,或者兩三個人可以辦成的事。而真正的創業是需要一個大的團隊去做的事情,而且是有很多做事的規章制度和規則。那么畢業生可以先進入一家公司,然后沉下心去做兩三年,幫助公司獲得發展的同時,自己也可以學到各方面的知識。經歷了這些過程后,畢業生的平臺其實就已經擴大了,而且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開拓自己的眼界,獲得更多的人脈資源、團隊資源和項目資源,那么這個時候再去創業的話,創業的平臺和起點就會更高一些。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