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青少年心理輔導一對一比較有名機構排行榜名單出爐行業動態(性取向會增加的負面情緒)可能是覺得自己被理解了,也可能是壓抑那么久的情緒終于宣泄出來了,在*次輔導結束后,小晨說:"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捫心自問,自己并沒有做錯什么,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畢竟目前對自己來說,*重要的還是學習。"
侯老師肯定了小晨的思維轉變,同時引導他將視野放寬一些,拓展自己的人際圈子,除了班上那幾個男生,還有很多同學,一定會有一些同學是不一樣的,對自己充滿善意的。小晨表示認同,他覺得也許是跟小鋒八字不合吧,也許是彼此之間有些誤會,但目前自己能做的,就是尋求自己的支持力量,以及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期*試,小晨進步了很多,一下沖到了班級。可能是內心不服,可能是小晨的不理睬,讓那些之前欺負他的同學失去了"樂趣",或許是他們不相信小晨這個在他們眼中軟弱、悶聲不吭還有些愛哭的人能考這么好,有同學在班上不緊不慢地說:"哎喲,有人考了呢""對呀,好—厲—害——啊!""切,誰知道是不是抄的,就他那平時的水平!"大家都沒有提到小晨的名字,但好像大家都知道是在說小晨。
小晨強忍了很久,*后趴在桌子上隱忍又克制地啜泣了好久。后來,小晨后桌的兩個女生小雅和小蘭遞給他一張紙條:"我們相信你!你的努力我們是全都看在眼里的,你不要太在意別人怎么看!做自己就可以了!"
小晨*次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到了高中,雖然遠離了以前的朋友,雖然目前跟部分同學的交往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在新的學校里,還是有很多不錯的同學,比如小雅和小蘭。后來,小晨跟其他同學的交流越來越多了,一切慢慢地變得不一樣了。再后來,小晨和小雅、小蘭及前排座位的小周、小輝結成了學習小組,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去打球,偶爾周末還約著一起玩。小晨現在已經很少哭了,他跟小鋒的關系好像也沒有那么敵對了,偶爾在宿舍彼此還會聊上幾句,開一開玩笑。
后續,小晨又陸陸續續來過幾次找侯老師,老師肯定了他一直以來的努力,也為他取得的進步感到開心,同時告訴他:"不管什么時候,遇到什么事情,‘心靈成長中心’的門都是開放的。"目前,小晨已經進入了新的班級,學習、情緒、與同學相處等方面都步入了正軌。
收到孩子的求助
校、家、社在行動
小晨*次來找心理老師后,考慮到他當時的情緒及人際狀態,心理老師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心理老師向班主任反饋了情況,同時與班主任一起了解了更多關于小晨與小鋒之間恩怨糾葛的信息。原來,與小晨的內斂、膽小不同,小鋒是個大大咧咧、嫉惡如仇、說話比較直接的人,他覺得小晨一會兒在宿舍住,一會兒回家,宿舍內務不怎么做,平時小晨也不怎么言語,就認為小晨故意偷懶。加上小晨跟老師"打小報告"說室友對他不友好,這被小鋒知道了,更加讓小鋒惱火。小晨心情低落覺得小鋒針對自己,于是在朋友圈發牢騷吐槽,這件事情把小鋒對小晨的不滿推向了*。
心理老師與班主任溝通后,決定由班主任跟小鋒也聊一次,肯定他作為宿舍長認真的態度,以及為人磊落坦誠的特點,同時也引導他認識到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不同,看到自己的優勢,也要看到他人的專長,從而在人際交往中做到尊重接納、求同存異,大家共同創造溫馨、和諧的宿舍和班級環境。同時,班主任也側面跟小晨進行了深入談心,引導他意識到當溝通出現問題時,可以求助老師的幫忙,但要避免在朋友圈等公眾平臺發布評價別人的信息,以免讓矛盾和問題擴大。后來,班主任又巧妙設計了宿舍之間的學習、內務、紀律等PK賽,讓每個宿舍成為一個自然集體,激發他們彼此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針對小晨的情況,心理老師和班主任、年級長共同約見了家長,反饋了小晨的情況及目前針對小晨所做的一些引導及干預工作,同時給予家長一些建議,引導家長更科學地面對孩子遭遇人際欺凌時的傾訴。
具體來說,家長可以這樣做:
*步:理解安撫孩子的情緒。當孩子跟家長訴說自己被欺負時,家長要避免簡單評價和說教,比如"多大點事兒啊,同學之間相處要大度一些,要相互理解""不要太小氣了,同學只是鬧著玩呢""他們怎么不欺負別人啊,肯定是你自己有問題"等。相反,家長一定要冷靜、耐心地聽孩子說完,讓孩子盡可能詳細講述事情的發生與經過,理解并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關注。比如,家長可以說"媽媽聽到你說他總是陰陽怪氣,還故意碰你的桌子,真讓人生氣""你跟爸媽說說,除了這些事情,還有嗎?""怪不得*近看你都不是很開心,是爸爸媽媽疏忽了,沒有早點問你""謝謝你信任爸爸媽媽,及時將這些事情告訴我們,咱們一起想辦法看看怎么辦"。
第二步:識別判斷事情的性質。通過孩子的描述,家長要初步判斷事情的性質,是屬于孩子們之間常見的矛盾沖突,還是孩子遭受了長期被惡意針對的欺凌。如果是常見的矛盾沖突,除了理解安撫孩子的情緒外,還可以等孩子情緒平復后,引導孩子思考可以怎么面對和處理;如果是后者,家長要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更詳細地了解相關情況,與學校一起,必要時還可以由學校出面約見對方家長共同解決問題。
第三步:及時提供實際幫助。當孩子主動訴說他們的遭遇,一方面是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慰,另一方面也是想讓父母給他們一些支持和幫助,特別是當他們不知所措時,家長可以詢問孩子,是否為他們做些什么?也可以跟孩子討論,這件事情可以怎么做?預想每種做法可能產生的結果,以及這種結果又可以有怎樣的應對策略。同時要告訴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父母都會站在他這一邊支持他,做他堅強的后盾,與他一起共同面對。
03全校范圍開展"校園欺凌"主題班會
結合*、省、市相關文件,學校在大范圍內開展"校園欺凌"相關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接納彼此不同,學會換位思考,規范自身言行;開設相關主題心理活動課,幫助同學們建立自身心理安全邊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同時,開通專門渠道,引導同學們,不管是"欺凌者""被欺凌者",還是"旁觀者",遇到問題主動溝通、積極求助,在全校范圍內構建一種團結友愛、主動溝通、安全和諧的校園氛圍,讓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安全、自由地成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同樣,在學校生活里,那么多個性各異的孩子聚在一起,沖突的發生在所難免。但是,沖突發生后如何化解,避免沖突進一步升級,成為真正的主觀惡性大、危害后果重的校園欺凌,是每一位教育者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