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關系*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衛健委發布的*新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急需綜合措施予以干預。而且一些家長對待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缺乏認知,通常會把兒少心理障礙當成一種發育遲緩,認為自己的孩子只是比別人家的孩子發育緩慢些,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長期下去,耽誤了孩子的治療。同時,基層醫師及其醫療機構對此類疾病了解不夠,使相當數量的病人求醫無門,長期處于反復求醫的心身障礙狀態中。因此,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旦失守,就會造成整個家庭的坍塌;千萬個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旦告急,整個社會都將因此受到沖擊。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護航行動"是貫徹落實*衛健委、*關工委等十二部委《關于印發健康*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精神,以普及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為目標,以互聯網為載體,傳播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應對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促進全社會樹立兒童青少年"身心同健康"意識, 心語者幸福心理就是搭建平臺,推進資源整合,通過互聯、互動、互通,給予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更多關注、關心和關愛,助力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用好這個平臺,為*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服務。 心語者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護航發起人等對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熱情關愛,用心付出,不求回報,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對于切實推動青少年成長成才做出了積極貢獻。
為完成護航行動的目標,活動具體將按照"一核三促進"宗旨開展工作,"一核"是緊緊圍繞普及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為核心,"三促進"是促進社會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和氛圍營造;促進為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的人員專業程度;促進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征象篩查和轉介通道順暢。宣教活動、培養行動和義診行動緊密依托各協(學)會個人和單位會員渠道,借助" 心語者心理平臺"云服務技術,從服務身邊兒童青少年開始,再根據服務力量的提升逐步服務更多的兒童青少年。
部分是,也與孩子自我個性和社會發展方式有關,不管怎樣,這都是他么成長的過程,不一定是問題。只是家庭問題嚴重的話,孩子問題會比較嚴重。
夏至。。-04-05
陳醫生您好,看了您的許多回復,感覺許多矛盾的解決之道,都在"尊重"和"理解"兩個詞上。可是說說總是容易的,要做起來可真是太難了,我記得我小時候會跟我媽媽分享不開心的事,有一段時間特別難過,甚至主動跟她提起,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癥(不過確實也沒有啦),但是她卻覺得我在搞笑。然后過了一段時間,親戚家的小孩對我說,聽說你覺得自己抑郁癥了……我就很無語,明明抱著嚴肅的心態跟她溝通,卻變成長輩間無所謂的談資,以至于我現在都不怎么跟爸媽分享心里話。可真是太難了……
心語者心理平臺 -04-052
是的,解決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尊重和理解是基本的人際關系,如果家庭有問題,就是這些*基本的道理都沒有被落實。你用自己的體驗也詮釋了這個道理。孩子長大容易,由不容易。容易的地方在于人都有強大的修復和趨利能力,即使遇到坎坷,也會努力克服的,就如您!不容易的地方在于,孩子不是獨立的個體,需要依附家人生存,自己的命運又受到家庭的巨大影響,有時候無能為力。如果是家長來咨詢,他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尊重理解必不可少。
天邊的光-04-05
陳博士,女孩16歲,疫情期間停課居家就抱著手機躺在床上不下地,玩累了就睡,醒了繼續玩,沒日沒夜,也不洗臉刷牙洗澡,偶爾出來吃點東西。家長溝通數次也無濟于事,這種情況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嗎。
心語者心理平臺 -04-052
以前這樣嗎?如果只是*次,也沒課上,就當作是一次"報復性"休假吧!如果有病理性的行為,比如自我傷害,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易激動發火,還是需要就診評估。有時候家長因為太擔心,會夸大式的看問題,如果沒傷害自己和他人,玩玩手機也無妨。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個回答
ZEROsd-04-05
陳博士您好!我家孩子高二,有輕微自殘現象需要帶他去看一下心理醫生嗎?
心語者心理平臺 -04-051
自殘是比較嚴重的異常行為,需要去醫院就診評估。
我以為我會暴富-04-04
回過頭想想,自己在做孩子的時候也很皮,但也順利長*人了,說不上多*,但也沒對社會造成啥危害,所以是不是很多時候,作為成年人,對未成年的各種操心都是多余的?有哪些是必須要加以引導的,哪些可以給足空間任其發展?
心語者心理平臺 -04-052
是的,青少年成長背后的家庭問題根源是父母對孩子長大的恐懼,害怕分離,害怕被拋棄。(這是心理學解釋,大部分人可能不一定理解)
你的名字約定的地方-04-03
請問您,青春期的孩子能否服用一些保健品或*物,來緩解其內心的狂躁呢
心語者心理平臺 -04-034
1.健康的告知性的發展過程,懷孕的過程,性權利的尊重,有時候也可以買一本書送給他們,告訴他,你長大了,需要了解一些新知識。2.孩子大了,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如果他們不想和父母溝通,不能強求,而是選擇尊重,退后一步,給他們空間,把拒絕溝通、叛逆等看成是成長的標志。3.不需要吃保健品。如果他有情緒行為問題,建議到心理科就診評估,排除病理性的部分,如果得到疾病診斷,需要*物和心理治療。
你的名字約定的地方-04-03
請問您,家庭成員間是否會因為青春期的孩子而容易出現矛盾?這個期間正確的家庭相處溝通模式應該是怎樣的?
心語者心理平臺 -04-033
會的。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很多和原先家庭期待不一致的行為出現,會反過來給家庭壓力,家庭需要調整規則,不能再把孩子當成一個小寶寶,要向成年人一樣尊重他們,允許孩子有和父母期待不一樣的想法、行為,尊重孩子的發展軌跡,適當引導。
心語者心理平臺網友jAzaQb-04-02
請問青春期的孩子適合住校嗎?一周只和孩子相處周末兩天,會不會不容易發現孩子的一些問題?
心語者心理平臺 -04-033
1.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選擇,這本身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你們為何把這個當作是問題?2.你的問題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過分關注,每個孩子都有問題,不發現,讓他們自己解決,在同伴中去解決,也是一種鍛煉。3.青春期,家長要學會放手,不管住不住校,都應該讓他擁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和犯錯的空間。增城區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專業一對一輔導月度熱度排名大全(2025年10月)
HelloworldHithere-04-02
家中女兒12周歲了,明顯感覺到她的變化。在和家長交流中喜歡否定一切,略有自卑心理。請問*我如何才可以和她更有效的溝通,她這種心理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心語者心理平臺 -04-032
1.否定是她在塑造自我的過程,否定別人就是肯定自己,渴望得到認可,多認可她,哪怕她的觀點并非是完全正確的。2.自卑是一種主觀,自卑的孩子往往都有自卑的家長,要想孩子自信健康,家長就要自信健康,擁有屬于自己的價值感。3.青春期不溝通才是常態,放下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執念,尊重理解她就可以,她長大了自然會回來找您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