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播音主持專業中專學校 較新招生簡章
1) 醫療急救實訓室
配備醫療急救用品,用于客艙服務的急救模擬。
序號
設備名稱
用途
單位
基本配置
1
心肺復蘇模擬人
教學設施
套
2
2
急救藥箱
教學設施
只
1
3
應急醫療箱
教學設施
只
1
4
毛毯
教學設施
條
2
5
聽診器
教學設施
套
20
6
血壓計
教學設施
套
20
7
活動性氧氣瓶(面罩)
教學設施
套
2
(5)化妝實訓室
配備化妝臺、化妝鏡,適用民航服務禮儀與形象設計課程教學與實訓。
序號
設備名稱
用途
單位
基本配置
1
化妝臺桌椅
教學設施
套
40
2
全身鏡
教學設施
面
1
3
化妝示范臺
教學設施
套
1
4
洗臉池
教學設施
套
5
5
活動黑板
教學設施
塊
1
6
多媒體教學系統
教學設施
套
1
03
城市軌道交通供電
( 專業代碼:700603)
培養目標:
該專業為我校與省內*高職院校及軌道交通企業聯合共建,培養具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懂得汽車發動機的原理和結構組成,掌握一定的電工電子理論和技能知識、汽車電控技術、交通法規、汽車故障、檢測、維修理論和技能知識,具有一定的公共交際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湖南播音主持專業中專學校 較新招生簡章
學校秉承"文化基礎+專業強化訓練+綜合素質培養"為依托的教學管理模式,運用"個性化咨詢+差異化測評+差異化教學=達成目標"的教學流程,文化與專業同步開課,按"大班+小組課+一對一小課"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針對每個學生的文化底子和興趣愛好實行差異化教學。
學校創新教育模式:封閉式管理、準軍事化要求,實行感恩教育,全天侯為學生服務。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的宗旨,齊心協力,傾力將我校打造全省乃至**的中職學校。
*性質: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 開設班型:高端就業班、對口高考班、藝術高考班、2+3升學班
開設專業:音樂與舞蹈方向、播音與節目主持方向、美術設計、平面設計方向、電子商務方向、互聯網金融服務方向、高鐵乘務方向、航空乘務方向、旅游養老服務方向
招生對象:*應屆*畢業生
學?,F有教職工430人,其中,高級職稱200人,碩士、博士研究生300人,"雙師型"素質教師達60%以上;有二級教授3人、碩(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225"工程高層次衛生人才3人,有省級醫學*帶頭人、*教師、*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中醫藥創新骨干人才、省市名中醫、核心*等30余人。
1) 醫療急救實訓室
配備醫療急救用品,用于客艙服務的急救模擬。
序號
設備名稱
用途
單位
基本配置
1
心肺復蘇模擬人
教學設施
套
2
2
急救藥箱
教學設施
只
1
3
應急醫療箱
教學設施
只
1
4
毛毯
教學設施
條
2
5
聽診器
教學設施
套
20
6
血壓計
教學設施
套
20
7
活動性氧氣瓶(面罩)
教學設施
套
2
(5)化妝實訓室
配備化妝臺、化妝鏡,適用民航服務禮儀與形象設計課程教學與實訓。
序號
設備名稱
用途
單位
基本配置
1
化妝臺桌椅
教學設施
套
40
2
全身鏡
教學設施
面
1
3
化妝示范臺
教學設施
套
1
4
洗臉池
教學設施
套
5
5
活動黑板
教學設施
塊
1
6
多媒體教學系統
教學設施
套
1
03
城市軌道交通供電
( 專業代碼:700603)
培養目標:
該專業為我校與省內*高職院校及軌道交通企業聯合共建,培養具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懂得汽車發動機的原理和結構組成,掌握一定的電工電子理論和技能知識、汽車電控技術、交通法規、汽車故障、檢測、維修理論和技能知識,具有一定的公共交際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湖南播音主持專業中專學校 較新招生簡章
學校秉承"文化基礎+專業強化訓練+綜合素質培養"為依托的教學管理模式,運用"個性化咨詢+差異化測評+差異化教學=達成目標"的教學流程,文化與專業同步開課,按"大班+小組課+一對一小課"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針對每個學生的文化底子和興趣愛好實行差異化教學。
學校創新教育模式:封閉式管理、準軍事化要求,實行感恩教育,全天侯為學生服務。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的宗旨,齊心協力,傾力將我校打造全省乃至**的中職學校。
*性質: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 開設班型:高端就業班、對口高考班、藝術高考班、2+3升學班
開設專業:音樂與舞蹈方向、播音與節目主持方向、美術設計、平面設計方向、電子商務方向、互聯網金融服務方向、高鐵乘務方向、航空乘務方向、旅游養老服務方向
招生對象:*應屆*畢業生
學?,F有教職工430人,其中,高級職稱200人,碩士、博士研究生300人,"雙師型"素質教師達60%以上;有二級教授3人、碩(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225"工程高層次衛生人才3人,有省級醫學*帶頭人、*教師、*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中醫藥創新骨干人才、省市名中醫、核心*等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