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布了新增專業名單,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專業是近幾年的熱點,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近兩年新增的熱點專業以及開設院校。
西北農林科技
*首設食品營養與健康專業
目前國內*
西北農林科技新增食品營養與健康、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茶學、動物藥學等4個本科招生專業。其中,食品營養與健康專業是**設立,目前國內*,圍繞"健康*"戰略,*"人類健康"*使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科研探索精神和科技創新素質,具備化學、工程學和營養健康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現代食品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和技能,熟練應用外語及計算機,具有食品營養科學研究、健康管理和功能食品生產與開發的技術能力,能在與食品相關的教育教學、研究機構、**以及加工流通、健康管理企業中,勝任與營養健康相關的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健康管理以及功能食品的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品質保證等工作的拔尖創新、國際化復合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核心課程:
食品工藝學、食品機械與設備(甲) 、食品工廠設計、食品試驗優化設計、分子生物學基礎、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原理、食品分析與檢驗、人體解剖與生理學、食品毒理與免疫學、營養與保健食品原理與功能評價。
未來發展:
據了解,增設該專業是西農大"雙*"*群建設重點布局,是積極探索"新工科"發展模式的切入口。該專業現無畢業生,按照培養計劃,預計70%本科畢業生將繼續深造,在國內外高校攻讀碩博士學位;10%左右的畢業生將選擇*、地方基層項目,報考公務員到*機關和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監管工作;20%的畢業生將到食品加工企業、健康管理企業、**、教育或研究機構從事食品營養健康研究、健康飲食管理、功能食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品質保證以及企業管理。成為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管理以及功能食品研發高級專業人才,營養健康教育等相關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及國際化的工程技術人才。
*農業學校
開設**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新農科專業
*農業學校新增農業智能裝備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兩個新農科招生專業和一個人工智能新工科專業。其中,農業智能裝備工程專業為*首設,面向*戰略部署、面向產業需求、面向未來,進行深層次理論研究、頂層設計與戰略布局,不斷引領*新農科建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及基本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以及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能夠快速適應經濟社會和*需求變化,善于從現代農業生產和智能裝備系統角度發現和解決工程實際中的技術問題,從事農業智能裝備工程領域研究與應用、能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創新型拔尖人才。
核心課程: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機械原理、機械設計、農學基礎、工業大數據及云計算、人工智能、智能傳感與檢測技術、無線傳感與物聯網技術、智能制造技術、數字圖像處理技術、農業機器人與作業系統、農業智能生產系統等。
未來發展:
據了解,本專業屬于新農科工程類專業,是農業工程與機械工程、農學與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等*深度交叉融合的產物,是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現有農業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等專業的拓展和延伸。更注重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對農業生產系統的支撐作用,具有較高的專業區分度。
本專業以培養知農愛農創新人才為目標,畢業學生將服務于*鄉村振興和*制造2025戰略,可以在現代農業、人工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從事與產品設計、智能制造、系統集成開發、項目管理等相關的創新性工作,在現代農業生產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學生可以直接就業或繼續深造,學習*的本科畢業生可以*推薦攻讀碩士研究生,50%左右學生可考取碩士研究生。
西安交通學校
開設**且目前*的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
該專業依托和整合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和電氣工程兩個*排名*的*在內的六大理工類優勢*,聚集了學校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理*等6個*的優勢師資,以建設成為國際*的理工*交叉融合的研究型專業為目標,將培養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適應能源科學發展,促進能源產業升級進步的高素質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
培養目標:
據山西教育考試網了解到,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儲能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的多*綜合知識,具有整合思維、工程推理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具備從事儲能材料、器件與系統的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和管理的技術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能夠適應未來各種新能源產業領域對人才的需求。
主要課程:
儲能原理、自動控制理論、儲能系統設計、電力系統分析、熱質儲能技術及應用、傳熱傳質及其儲能應用、儲能材料工程、儲能系統檢測與估計、能源互聯網。
成都信息工程學校
開設*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
作為**、*獲批設置"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校,將依托已有的"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統計學"、"網絡空間安全"等優勢*專業,以"區塊鏈+"為核心特色,采取*交叉融合、產學深度融合的方式來建設。學校在*專業、師資隊伍、試驗場地和儀器設備上均有多年的積累、奠定了開辦區塊鏈工程專業的堅實基礎。
培養目標:
據了解,本專業針對社會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面向區塊鏈產業對區塊鏈技術人才的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知識、區塊鏈技術基本理論和區塊鏈項目開發方法,具有區塊鏈系統設計與實現能力、區塊鏈項目管理與實施能力和在企業和社會環境下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系統的能力,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溝通表達和信息搜索分析的職業素質,具備在未來成為區塊鏈行業骨干,在區塊鏈項目系統設計開發、區塊鏈項目管理、區塊鏈系統服務等領域發揮創新紐帶作用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
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原理、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區塊鏈原理、數據挖掘與分析、密碼學基礎原理、信息安全與數字身份、共識機制與算法、P2P網絡技術、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分布式計算與存儲、腳本與智能合約、區塊鏈應用開發實踐、區塊鏈金融、區塊鏈與數字經濟。
未來發展:
就業行業廣泛,均為朝陽產業。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領域的互聯網、軟件、信息安全、金融、物流、社會治理等高新技術企業和管理*,從事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應用技術研發、技術維護及相關管理等工作。
成都理工學校
開設**行星科學本科班
行星科學是研究太陽系及系外行星形成和演化的科學,是地球科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和工程學等多領域交叉而成的新興*,也是深空探測、航空航天等重要事業的支柱。行星科學是國際*技術的匯聚地,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性引領*方向。為此,教育部和*科*通過多次論證,形成成文意見明確行星科學為新一輪雙*建設的重點關注專業。
成都理工學校行星科學英才班,不僅是完善我國行星科學*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大突破,也是該校雙*建設人才培養的重大舉措。
培養目標:
據了解,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深植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掌握行星科學基礎理論和前沿研究技能,具有知識整合能力、創新意識、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能夠從事與行星科學相關的科學研究、教學和管理的研究型人才。
核心課程:
行星科學的本科培養方案較完備地涵蓋了當下行星科學所有的前沿研究方向,包括行星科學導論、隕石學與宇宙化學、行星動力學、天體力學、空間物理學等。
未來發展:
英才班采用本碩博一體化培養,學生在完成本科教育之后,授予與行星科學*接近的地質學學士學位,可選擇在成都理工學校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或者進入*等其他院校攻讀后續學位,或者進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