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從孩子一生的發展來看,叛逆其實是一個好的開始。叛逆從側面代表著孩子在成長,在錯誤中改善自己的言行。也可以說這是孩子塑造自己的一個"黃金期"。
叛逆有什么表現?
(1)否定性:對學校、教師的教育和學校制度,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無端否定。
(2)對抗性:對父母十分冷淡,關系距離加大。認為父母的管教不太符合我的現實生活標準,實施消極抵制、明顯對抗;不接受傾向明顯,甚至公開敵對;要求他們做的事情偏偏不做,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3)階段性:青少年的叛逆體現出一定的階段性,主要體現在心理認知能力和生物性適應能力增加階段;心理認知能力上升,評判能力和*觀開始形成。他們不再盲從權威,對權威的代表,教師、家長開始置疑。叛逆行為表現開始。
(4)評判性:評判學校和老師,評判老師的教學和行為。由于對學校部分老師的不認同和抵制,對老師所教的*與相關科目學習出現滑坡情況;評判社會對社會負面情況不接受和不理解。
(5)冷漠性:對抗造成與父母關系惡化,對父母對我的不尊重行為產生厭惡和反感,產生關系情感的冷漠情況和行為上的違拗性。面對父母傷心的眼淚不可以使他們動情。
孩子叛逆期家長該怎么辦?
1.要注意和孩子的溝通方法和技巧。
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要特別尊重他們,學會用商量的口氣而不是命令的口氣和他們說話。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對事情的看法很有自己的主見,如果父母給他們足夠的尊重,他們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也有利于和諧親子關系的建立。
2.讓孩子多參與家庭事務和社會公益活動。
平時關于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要多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對于家庭的重大問題,也可以多問問孩子的意見建議,讓孩子多參與家庭重大問題的決策。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承擔家務活的習慣,也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同時,也可以引導孩子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擔當意識等。
3.家長應該帶著平和的情緒面對"叛逆"。
很多家長一看孩子撒潑耍賴就受不了,急吼吼地訓斥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心理產生恐懼,久而久之行事變得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叛逆"確實被遏制住了,但對孩子造成了心靈上的巨大。只有當家長情緒平和地看待孩子的叛逆時,孩子才會受家長良好情緒的影響,慢慢放下固執,敞開心胸。
4.鼓勵孩子的積極轉變。
既然明白了青春期孩子希望自己做的更好,可是他以目前的能力沒辦法很好的應對,因此,我們要及時幫助孩子鞏固孩子的每一點小進步,比如孩子因為成績不好,自卑,焦慮,這時候幫助孩子分解學習目標,及時鼓勵孩子的小變化,幫助孩子樹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