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校 分數線
當你在選擇一所學校時,你必須先了解學校的專業設置,看你是否有興趣去學習,然后再考慮是否要選擇這所學校。由此,本網老師為大家整理了的相關信息,后期若有變化,一切以官方發布為準
湖南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校 分數線
招生咨詢: 19973122827 微信
★藥品生產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現代工匠精神和創新意識,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和核心技術技能,掌握藥學、藥劑學等*的基本理論和核心技術技能,掌握藥物劑型的設計和藥物制劑的制備方法、生產工藝、質量控制方法和應用,具有藥品生產、操作和管理的基本能力。面向通過藥品生產技術在醫藥行業企業的一線技能崗位,能夠從事化學藥、生物藥、中藥材和中成藥及制劑的生產操作、質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干課程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藥理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藥物化學、藥物制劑技術、藥品生產技術、藥物制劑設備與車間工藝設計、生物藥劑學與藥代動力學、藥用高分子材料學、GMP實務等課程。
就業方向
可到藥品生產企業、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等從事化學藥生產、生物制品生產、中成藥和中藥飲片、制劑配制、技術研發、質量控制、藥品調劑、藥品經營與管理等工作。
可考證書
在校讀書期間可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3年可直接考藥師證;畢業5年可考*職業藥師證(以*政策為準)。
繼續教育途徑
畢業當年可報考湖南省統一組織的相應專業全日制"專升本"(以畢業當年"湖南省專升本工作實施細則"為準)和成人高等教育"專升本"。
湖南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校 分數線
1.情況介紹
臨床醫學專業擁有專任教師67人,碩士研究生44人 ,博士2人,其中正高7人,副高職稱以上43人,雙師素質型教師60人,兼職教師29人,中級17人,初級7人。通過引進、聘請、培養等方式,建成了"企業大師引領、專兼職相結合、校企優勢互補"的教學團隊。校企共同協作,建立雙專業帶頭人制,培養了1名校內臨床專業帶頭人。同時,聘請1名三甲醫院的*、教授為校外專業帶頭人,充分發揮出校內、外專業帶頭人的優勢和引領作用。對接職業崗位,加強骨干教師培養,培養出一支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對接職業崗位,每年選送骨干教師到湘雅一、二醫院等三級甲等醫院培訓。45歲以下的專任教師每年暑假到省、市級醫院進修學習。所有專任教師均獲得醫師執業資格證書和各類考評員證書,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聘請企業*、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建立了穩定的兼職教師庫,共同參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實施、項目開發、頂崗實習指導、畢業設計指導等教學全過程
湖南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校 分數線護理專業
培養目標:貫徹執行*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立德樹人,面向醫療、衛生、康復和保健機構等,培養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能型、服務型衛生專業人才。(報讀我校的應屆*畢業生,在學生自愿且成績達到一定要求的情況下,可選讀本專業相應技能方向、國際班和對口升學班就讀,培養目標根據技能方向或升學要求作相應調整)
就業面向:畢業后主要面向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防疫機構、養老機構等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養老護理、社區護理、衛生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學生畢業時也可選擇對口升學到高職或本科繼續深造。
核心課程:解剖學基礎、生理學基礎、病理學基礎、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藥物學基礎、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心理與精神護理、急救護理技術、社區護理、老年護理、中醫護理、健康評估、護士禮儀與人際溝通等。
人才需求預測: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新發展階段標志著我們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方向。護理服務模式也將從傳統的醫療救治逐步轉向護理服務途徑多樣化,服務范圍擴大化,包括保健、康復,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等的全面照護,護理服務范圍的擴大。隨著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社區護理工作將承擔更多的初級衛生保健、康復護理、流行病學調研、傳染病監控、衛生宣教等工作,成為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調查,我省護士編配醫、護比例和床位數與護士比例明顯少于衛生行政*規定的標準,不能適應整體護理需求,護理專業人才需求缺口越來越大。
湖南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校 分數線
中專或者是3+2模式的直考大專,是許多不上高中學生的不二之選,相比現在的就業難形式,其實中專和大專高職類院校學生就業情況很樂觀,那么一起來看看!
加強校院合作培養,共育康復人才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行院校合作、分方向特色辦學,2014年起與郴州市*人民醫院合作開設"郴一班",2018年起與湖南省兒童醫院合作開辦"兒童康復方向班",與株洲市中心醫院合作開設"孕產康復班"。
構建校院合作"五雙"人才培養模式,即"雙主體、雙身份、雙導師、雙考核、雙證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相應醫院建立校院雙師教學團隊,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技能標準與實踐基地,開發編寫特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