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湖南曙光科技技工學校專業_*畢業*
2000年起,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建立了高等、中等教育溝通的升學"直通車"、"立交橋"。進*深造不再是高中生的"",中專生一樣能圓*夢。
首先,高考已取消對中專生的 "禁令",中專生不僅可參加高考,進入普通高校,而且可參加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考試,進入以培養實用技藝型人才為特色的高等職院目前,我國生產力發展水、科技水還很不衡,經濟建設仍需要數以千萬計的初級技術人才,中專學校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正在推行的勞動就業資格制度,也為中專生就業打開了暢通渠道。今年武漢等地就業招聘技術工人吃香,一些企業寧愿招收中專生,而本科生則受到冷落。據幾年經濟發達地區就業信息顯示,具有一技之長的中專生正成為就業市場急需的"貨"。與此同時,多數中專學校狠抓就業,與企業等用人單位建立廣泛聯系,使中專生一次就業率大大提高,不少學校畢業生供不應求中專生就業之所以受到社會歡迎,是因為中專生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能,適應了社會的需要。目前,普通中專大多辦學歷史長,教學設施、教育設備完備,管理嚴格,教育質量高,是中職教育的骨干示范學校。中專除了進行文化知識教育外,主要開展職業技能訓練,培養初級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
同年末,楊開慧與結婚,成為早年活動的伴侶。1927年到1928年秋停辦。1928年秋到1952年10月,改由美國留學生蔣嶁任第三屆校長。其中1945年到1952年,因蔣嶁生病。由范官校長。學校創辦時系舊制四年制,共計四個班,兼辦幼稚師范一個班,普通師范一個班。1924年秋改辦新制中學,初、高中各三個班。截至1952年時為止,共辦了高中33個班,*41個班.學校曾一度外遷。1930年10月,遷移武昌,1931年春遷回原址。戰爭爆發,1938年遷沅陵,1945年1月遷回原址。在沅陵時,曾為私立藝芳女中一個時期(因時期藝芳女中停辦,原有班次交福湘),合班上課,表冊及件等仍用藝芳名義,原有班次畢業后。
1968年10月,由市統一安排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1969年元月10日,市革委會部教衛組發出關于工廠接管學校的安排意見,長沙市油脂化工廠派出工宣隊接管學校,將學校改為長沙市油脂化工廠'五.七'中學。同年9月,又恢復健全革委會,、市機床設備維修廠、市化工廠派出工宣隊進駐學校直到1978年4月工宣隊撤離學校。1969年11月24日,市革委會長革發[69]194文件批準成立長沙市第十中學會。1983年機構,學校進行了。順應中等教育結構的發展,1984年秋開始辦職業高中班。1985年起,停止招普通高中班。學校在職業教育中開拓前進,開設了家用電器和辦公自動化等四個。1990年6月,經湖南省教育會驗收并批。為適應人才市場需求變化,中專學校大力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社會需求量大、緊缺的人才。實行課程改革,加強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實行彈性學制,可以中斷外出打工再回來繼續。本著對家長負責,對學生實行封閉式管理,并在生活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務。正因此,中專已成為學生打造求職本領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