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區旅游職業學校座落在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東鄰黃龍洞、西對天子山、南依寶峰山、北傍索水河,風景秀美,氣候宜人。武陵源區旅游職業學校創辦于1975年,前身是慈利縣索溪峪職業學校,1989年更名為武陵源區旅游職業學校,是我區一所公辦中等職業學校。
經過41年的摸索、探究、發展到現在的初具規模逐漸形成了以旅游服務與管理、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為核心的旅游類專業群,在*及教育行政主管*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學校本著杜佳紅校長提出的"不求其大,但求其精,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的辦校理念,堅持"兩條腿走路",上下同心,苦練內功,師生走出去,請進來,充分利用武陵源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把課堂開進酒店、旅行社、開進景區,并取得了頗豐的成績。2006年以來先后為本科院校輸送了149名本科生(2009年以來升本率保持在50%左右)
在學生安全管理方面,采取封閉式軍事化管理,軍訓教官全程跟班管理,建立"學工處—校團委—班主任—教官—學生會"五位一體的管理網絡,嚴抓校紀校規,學生課后、飯余、自習、就餐等都有教師跟蹤管理;嚴抓宿舍內部管理,午休、晚休都有教官在宿舍樓徹夜值班;嚴抓校園治安,白天值班人員在校園內無縫隙巡邏,早操、課間操有專人檢查;嚴抓校門出入管理,學生往返校實行學校和家長簽名制度;嚴抓課堂紀律,上課時手機一律上交,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校風,學校實行校園全覆蓋網絡監控,確保校園安全。
中專生素養
團隊意識,即與人協作的精神。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單位,都務必具有團隊意識,具有與人協作的精神。人不能離開社會而存在,學校是社會的濃縮,是一個整體,也是一個團隊,我們要與老師、同學以及工友和諧相處,才能過得開心;一個企業也是社會的縮影,我們要與領導、同事、下屬團結協作,才能共謀發展。
文字與語言表達。文字與語言表達潛力是中專學生務必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校園期間,要多練習寫作,培養自己較好的文字運用與表達潛力;要多與人交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潛力。
三產專業學生在就業上有獨特的優勢,三產包括各行各業,學生的就業門路多。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專業能夠改變社會對技工院校的偏見。"長久以來,很多人都認為從技工院校出來的學生只能去工廠、下車間,這些地方工作環境不是很好。近年來,隨著三產專業越來越多,從技校出來的學生也能出入酒店、研發室等干凈、整潔的場所,利用互聯網洽談生意。隨著三產專業范圍的拓寬,技工院校的招生將會越來越好。"
武陵源區旅游職業學校招生簡介|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