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關于今年考研形勢嚴峻的消息不絕于耳,其中較吸引眼球的莫過于西部某“四非”*調劑名單中,有來自國內名校*的學生。很難想象,這些名校生在申請調劑時是一種怎樣的心理?而網友們一致認為他們是在“自降身價”、“為了讀研而讀研”。 從報考數和錄取數的比例來看,今年注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考研學子無緣讀研。而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考研失利的眾多學子中,有很多會選擇“二戰”,這也是歷屆考研大軍中有近三分之一往屆生的原因之一。讓人遺憾的是,不少考生明明有調劑上岸的機會,卻為了圓985、211名校夢放棄調劑或錄而不讀。 曾經有人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同樣是多花一年時間,高考復讀和考研“二戰”,哪一個選擇更值得呢?華東某985*教授認為,如果在結果都能圓滿的前提下,顯然選擇高考復讀更值,理由是高考決定的一學歷,對于將來的考研和就業都更有幫助。 那么問題來了,從實際的選擇來看,為何感覺很多人寧愿考研“二戰”也不太情愿高考復讀呢?其實無外乎三個方面原因: 一、高考生還有奔頭,考研生沒有退路 高考,無論是成績好壞,都至少有個學校可上,未來還可以選擇繼續升學;而考研則不同,失利后如果不再考,就只得進入職場,沒有任何的退路。當然,也有部分*生選擇考研是在逃避就業,對于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和思考。 二、高考生對學歷重要性沒有充分的認知 相對于考研生,高考生相對年輕,他們對于*只是表面認知,沒有切身的體會,很多考生簡單的認為即便沒考上好*,到*去后再好好努力,也能實現對985、211名校生的逆襲,并沒有必要去復讀沖擊名校。而考研生則不同,他們有了四年*體驗,知道學歷對于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寧愿晚幾年就業,也要拿個相對較高的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