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語詞匯基本由漢字詞、固有詞和外來語構成。而漢字詞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漢字詞”,顧名思義、就是由漢語轉化為的詞語(由于中韓兩國從古至今的鄰邦關系、韓國在語言上受到了漢語的多方影響)。這些詞語的特點是、一個韓語對應一個漢字、比如“”分別對應“學” “校”, “”分別對應“生” “活”,那么“--就是“學生” 了。這些與漢字相關聯的詞語、構成了我們記憶詞匯的基礎、也是讓大腦熟悉韓語的途徑。 有了一定的漢字詞積累、便可以在遇到一個新詞吋、通過聯想與之對應的漢字、猜測其含義。比如“”對應“大門”,聯系我們前面舉的例子 “(學校)”,那么 “”就是 “*校”,也就是 “*” 的意思、而“”就是“校門” 了。這樣的漢字詞在韓語的高級詞匯中出現的更為普遍、很多韓國本國人和西方學習者覺得很難的詞語、對我們人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比如 “--對應的漢字就是 “一舉兩得”。建議大家從一開始就養成記錄漢字詞的習慣、了解每一個韓字對應的是哪個漢字、雖然在一開始的初階段會感到有些麻煩、但是你很快就會感受到、這**是一個事半功倍、回報多多、舉一反三、令你融會貫通的好方法! 除漢字詞外、韓語主要由固有詞和外來語組成。固有詞、就是地道的韓國本土語言、這類詞一般都很短、兩到三個字、比英語那一長串的單詞可好記多了、多讀幾遍自然就能記住。而外來語是指除外、從其他*借鑒過來的詞語。這些詞以音譯力主、根據英語翻譯的居多、因此讀起來非常有趣、它們多是些高科技用語和新生事物的名稱。這類詞的好處在于學習了韓語的同時、還幫你復習了英語、法語、德語……特點是一般比較長、超過5個字以上的詞基本上都是外來語了、讀音和其他的韓語詞有明顯的因別。不過別擔心、這樣的詞并不多、見到一個消滅一個即可。 在學習的階段、你大可以不必因分一個詞語究竟屬于哪個陣營、無論采取那種手段、只要將它們背下來就好。但是建議你在入門之后、大概一個月左右、將學過的詞進行一下簡單的分類、這是一、步、然后努力去探索每一類詞語的特點。詞匯既然是人發明的,必然符合一定的思維規律。你可以試著自己去總結,或者把自己當成語言的創始人,這樣的思考會讓你站在一個高度上去看待詞匯。會讓你在那個看似毫無聯系,浩如煙海的詞匯世界中發現一條細細的線索,沿著它走下去,前方的道路便明朗的多。即使你在思考之后一無所獲,但是這個思維的過程讓你對單詞加深了印象,至少已經記住了這些單詞。 有的同學可能會抱怨單詞背了很多遍依然記不住。這在初級階段非常正常,因為你的大腦還沒有適應這套文字系統。其實只要你的大腦開始適應這種新的文字符號,記憶就會開始變輕松了,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一到兩個月左右。所以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啊。 總結:漢字詞占據了韓語詞匯的半壁江山,是我們大量擴充詞匯,猜測生詞含義的基礎。固有詞短小精悍,多讀幾遍即可搞定。外來語讀起來很有趣,通常可以引起大腦的興奮,并且可以聯系英語等其他外語幫助記憶。 -.語音 韓語為表音文字,也就是說看到一個字,便可以根據它的構成拼讀出來,不像漢語一樣還需要單獨的拼音系統。這種表音文字的好處在于,一旦你記住了音標,那所有的韓語你都可以讀了,雖然你可能一個字也不認識。一個韓字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元音,輔音和收音,收音由部分輔音來擔任。其中元音21個,輔音19個,共40個音標。它們的很多音與漢語極為相似,個別音標經過一段時期的練習也可以完全拿握。一般來說,一個星期之后,記住所有的音標,讀出所有的韓語,是不成問題的。 與漢語相比,韓語對唇形和口腔肌肉的緊張度要求比較嚴格,特別是在送氣音和緊音方面。這些音讀起來并不難,在學習發音的幾課,每個人都能說的很好,問題在于進入到課文的學習后,對發音規范的意識便放松了。建議大家在三個月之內要時刻提醒自己復習發音規則,鞏固發音,如果在初級階段,有5天沒有接觸韓語,那一定 要從發音開始復習。因為發音一旦定型,以后再改,是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的,而且不標準的發音對于你的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希望大家能在開始階段辛苦一些,為將來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