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救世主
許多來訪者將心理咨詢神化,似乎咨詢者無所不會、無所不能,就像一個"開鎖匠",什么樣的心結都能一下打開,而自己無須思考、無須努力、無須承擔責任,所以常常來診一兩次,沒有達到所希求的"豁然開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再也不來了。
實際上,心理咨詢是一個連續的、艱難的改變過程。心理問題常與來訪者的個性及生活經歷有關,就像一座冰山,積封已久,沒有強烈的求助、改變的動機,沒有恒久的決心與之抗衡,是難以冰消雪融的,所以來訪者需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多年來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就是,病人看,醫生診斷、開藥、治療,一切由醫生說了算,要求病人*服從、配合,因此來訪者自然而然地把這種舊的醫學模式帶進心理咨詢。
然而,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是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產物,心理醫生只能起到分析、引導、啟發、支持、促進來訪者改變和人格成長的作用,他無權把自己的價值觀和愿望強加給來訪者,更不能替來訪者去改變或作決定。
來訪者需認識到,"救世主"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只有改變自己、戰勝自己,*終才能超越自我,達到理想目標。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給醫生,消極被動,推卸責任,只會一事無成。
心理咨詢師證應聘上崗,應對檢查,晉升均可,隨時網上提交報名資料,是證明你能力和資格的證書,報考要求低,通用,權威性高,終身有效,詳情請加劉老師微信咨詢。
了解下心理咨詢師證怎么考多久下證
職業道德規范
1、心理咨詢師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別、年齡、職業、民族、國籍、信仰、價值觀等任何因素歧視求助者。
2、心理咨詢師在咨詢關系建立以前,必須讓求助者了解心理工作的性質和特點,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權利和義務。
3、心理咨詢師在對求助者進行工作時,應與求助者對工作的重點進行討論并達成一致建議,必要時還要達成書面協議。
4、心理咨詢師不得和求助者建立咨詢以外的其他關系,盡量避免雙重關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對咨詢師的信任謀取私利,尤其不能對異性有非禮的言行。
5、當心理咨詢師認為自己不適合對某個求助者進行咨詢時,應向求助者做出明確的說明,并且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將其介紹給另一位合適的心理咨詢師或者醫師。
6、心理咨詢師要始終嚴格遵守保密的原則。
目前心理咨詢行業的法律規范主要是2012年出臺的《精神衛生法》和部分地方出臺的精神衛生條例、規章、辦法(地方法規、辦法等文件只對該地域范圍內適用)。如2014年《上海市精神衛生條例》、2011年《深圳經濟特區心理衛生條例》、2015年《武漢市精神衛生條例》,但這些規范對心理咨詢師在面對危機個案時如何應對的規定并不齊全,心理咨詢行業規范中有關內容也比較欠缺,加之心理咨詢師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了解不夠。所以,在咨詢實踐中,心理咨詢師可能會因為對危機個案的處理不當,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
了解下心理咨詢師證怎么考多久下證
在您覺得安全和對咨詢師完全信任的情形下,您應該把您的想法和您對咨詢師的看法全部說出來。這樣才有利于咨詢師全面了解您的情況,也有利于咨詢師與您的交流。安全感和信任感是逐漸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說需要一段時間,您不可能一開始就決定信任咨詢師。但是,如果經過多次咨詢都沒有建立對咨詢師的信任感,那您就需要開誠布公地與咨詢師討論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