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高考結束了,小李卻并未感到輕松,等成績、填報志愿、等待錄取……一系列事情終于都有了結果,但小李更加煩惱了。由于幾分之差沒能上本科一批分數線,導致小李未能進入自己喜歡的院校和專業。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小李情緒特別低落,覺得未來4年的生活都糟糕至極,而且在這樣不出名的院校和冷門專業就讀,對以后就業、讀研都會產生影響,自己的人生就此徹底失敗了。小李越想越沮喪,甚至產生了復讀的想法。西昌高考復讀學校收費標準咨詢
分析:
由于目標未能達成而情緒低落、沮喪是正常表現,每個人都會因為受到打擊和挫折而出現這樣的情況。更何況高考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很多人因為高考改變了命運。然而考生要認清的是,高考和*生活其實只是人生中的一個歷史階段,雖然其過渡的意義非凡,但畢竟不是人生意義的全部。
案例中,小李認為*和專業決定著自己以后的人生,沒能就讀心儀的*就是整個人生的失敗,并因為這樣的認知進入了糟糕至極和化的誤區。更何況,復讀也并不是沒有風險。如果小李已經全力以赴、全心投入地學習了3年,那么復讀只會增加家庭負擔、加大心理壓力,以及耽誤學習生涯。西昌高考復讀學校收費標準咨詢
高考沒進入心儀的學校,并不意味著人生失敗,只是人生沒有按照預設的道路去走。然而,誰又能說清這未預設好的道路就一定失敗呢?承擔高考后的結果,何嘗不是我們人生必修的功課呢?
建議:
穩定情緒,接納現實
個體在遇到挫折后都會有否認、產生負面情緒的過程,出現情緒低落雖然正常,但是任由負面情緒折磨自己也并不是明智之舉。因此,考生要先嘗試調節情緒,看書、散步、戶外運動或與好友傾訴都是不錯的方式。之后,如果能夠比較冷靜,就到了開始嘗試接納現實的階段了。考生可上網查閱錄取院校和專業的信息,或是請家人配合多跟自己談談相關的事情。這些行為能幫助大腦強化信息,從而更有利于接納現實。
重拾自我,堅定信念
高考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自我。屈從于命運,正是失去自我的表現。案例中小李認為沒能就讀心儀學校和專業就是人生的失敗,是因為沒有真正了解自己。如果小李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想要過上什么樣的生活,那么無論就讀什么樣的學校和專業,都可以通過努力去實現目標。
*的學習生活和高中有很大差別,老師不會"跟堂",沒有太多的硬性作業,許多學習都要學生在課余時間自己完成。沒有了老師的"指揮棒",面對突然多出來的"自由時間",如果不明晰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方向,常常不知如何支配。而且,*不是單純地學習知識、技能,而是步入社會的起始。各項社會通用的技能都可以在*里培養,例如人際交往、組織溝通、團隊合作、意志品質等方面的能力,都不是書本上學到的。任何*、任何專業,都可以讓我們實現自我,甚至不出名的*中有能力的人才反而更容易被發現。
因此,小李需要做的是全面剖析和探索自我,深入澄清自我的特性,堅定未來的目標。這樣才能在*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地鍛煉這些方面的能力,成就好的自己。
積極準備,挺進未來
對于準*生來說,與其抱怨不喜歡某院校或專業,不妨了解一下即將就讀的學校,看一看學校官網有哪些信息,探索一下學校重點建設的*、專業以及研究生培養方向,為未來進一步深造做些準備;還可以試著聯系已經就讀的學長,從他們的角度了解學校的學生活動和生活學習特點,為盡快適應*生活打下基礎。有條件的準*生,也可以提前去走訪自己將就讀的*,或是攜父母提前一兩周去院校所在城市熟悉環境和氣候,一方面讓父母看到自己即將生活和學習的環境更放心,另一方面也能提前適應水土,以免入學后身體不適。
而案例中小李的冷門專業想法過于化了。就現在的社會就業形勢來看,崗位和專業的對口率越來越低,很多*都有新生入學后轉專業的相關方案,跨專業考研更是平常之事。*本科階段的學習只是高等院校的基礎學習階段,要想深入研究自己喜歡的領域,讀研時跨專業也是可嘗試的選擇。
總之,辦法一定比抱怨多。還沒有進入*的準*生,先別對著錄取通知書唉聲嘆氣,即將到來的*生活充滿了機遇和挑戰,要試著微笑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