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 l 去年朋友在這家中醫針灸培訓學校學習班考取了一個中醫針灸師證還比較靠譜楊老師電話微信同步:一八二四四七七二二五八 小兒推拿公益課上,老師首先教了大家幾個成人預防疾病的基本保健方法。有的居民特別認真,還專門帶筆記本做了記錄。 老師說,孩子的穴位很敏感,用穴如用藥。老師用實際演示,逐個教居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過推拿學位幫助孩子補脾、清腸,增強抗病能力,預防疾病。 時間很快過去,居民們學得意猶未盡,都紛紛感嘆,咱們的中醫太神奇了!今天學到了很多實用的小兒推拿方法!大家紛紛感謝社區開設這樣正確引導居民養身健身預防疾病的課程,都說太貼心了!
如果要問當媽媽的害怕什么? 幾乎所有媽媽都會說 怕孩子生病! 但凡孩子不舒服了 當媽的就整夜守在寶寶的床邊 飯也吃不下了,覺也睡不著了 扎在孩子身上的針 更像是扎在媽媽的心頭上 尤其夏季干燥,寶寶們容易上火,寶寶上火一般表現為口角炎、鼻出血、大便干、小便黃、口舌生瘡、睡不香、眼屎多、有口氣等。媽媽應多了解引起引起寶寶上火的原因,盡量避免寶寶上火,平時要注意觀察,發現寶寶有上火癥狀,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今天教大家幾個辨別寶寶是否上火的方法,和如果寶寶上火怎么做小兒推拿。 眼角有眼屎——肝火 眼角眼屎的出現,說明寶寶有肝火,這時候寶寶可能會容易發脾氣、脾氣急、不聽話。 清肝經 3-5分鐘 手法:左手握住寶寶的手,使其手指向上,手掌向外;右手拇指從寶寶食指的末節指紋開始,推向指尖,稱為清肝經。 舌頭發紅——心火 如果寶寶舌頭、舌邊發紅,說明寶寶有心火。這時候寶寶通常白天很愛口渴,晚上睡覺愛折騰、不安穩,往往很難睡好覺。 清心經 3-5分鐘 位置:位于寶寶中指掌面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線; 手法:用右拇指從中指末節推向指尖; 嘴角泛白——脾火 寶寶有時嘴角會有些"白茬兒",這是由于寶寶口內干燥引起的,說明寶寶有脾火。 清脾經 3-5分鐘 位置:脾經位于寶寶拇指橈側緣或者拇指末節螺紋面; 手法:在拇指正面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大便變硬——胃火 如果寶寶大便痛苦且很硬,不是軟黃便性狀,同時還伴有口臭,說明寶寶有胃火。 清胃經 3-5分鐘 位置:在大魚際橈側,赤白肉際處。 手法: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稱為清胃經。 另外,寶寶要合理飲食,少吃油炸吃寒涼食物,注意休息和玩樂時間才能更好的調理好寶寶的身體。
在寶寶小的時候,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剛把寶寶哄睡下,自己正打算休息一會時,寶寶突然從睡夢中驚醒,雙眼半睜半閉,身體發生輕微抽搐或者震顫,雙手臂、手掌、雙腳、腳趾左右對稱地向外伸張,隨即大聲哭鬧了起來。 媽媽剛將他抱起來,他又閉上了眼睛,呼呼大睡起來。寶寶一驚一乍的,弄得媽媽心神不靈,更讓媽媽煩惱不已。其實,寶寶是受到了驚嚇。通常情況下,媽媽不用太擔心。這是每一個寶寶都會出現的、促進適應與生存的原始反射動作。 一、寶寶為什么容易受到驚嚇? 說到小兒易受到驚嚇的原因,還得從小兒的生理發育特點談起。 小兒的生理特點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神經系統都還未發育完善,所以容易受到驚嚇,屬于正常,但還是要處理,否則就會有夾驚,進而影響臟腑功能。 所有的孩子都有恐懼心理,這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二、引起寶寶驚嚇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1、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身心受到猛烈的刺激。比如:突然發生的巨響或其他異?,F象,如人為的恐嚇惡作劇、突然閃電及雷鳴、強風吹關的門聲,人為造成的打擊,如寶寶一直哭鬧家長的大聲呵斥、抱寶寶的家長突然高拋寶寶、突然放手導致寶寶墜落,從高處(床、桌子等處)落下;突如其來的巨響。 2、睡眠環境不穩定。比如:在移動的車上睡覺;抱在大人懷里邊走邊睡;在嘈雜的公共場所中入睡。 3、被強迫做不愿做的事情。比如:不愿意洗澡的寶寶被強行洗澡;被寶寶所認為的陌生人強行抱抱親親等。 4、被新奇的事物驚嚇。比如頭一次見到浩瀚的大海,頭一次看到軀體龐大的動物,頭一次見到轟隆隆的火車等。 5、如果寶寶缺乏某些營養元素(如鈣),就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就較容易出現興奮、哭鬧不安、易受驚等情況。 6、小部分寶寶因為先天心理承受能力弱,動靜稍大一點就會導致受驚。對這類寶寶更要注意,少讓他受刺激。 三、受驚后寶寶表現的癥狀有哪些? 1、小兒被嚇到后,睡眠時眼瞼會半睜半閉,眼球晃動頻繁或者呆滯,小手扣緊(正常是時松時緊),小舌頭不貼緊上牙膛,松散在下,或者是手心蹦蹦的跳,腦袋上的青筋暴露。有的還會夜睡不安,一驚一驚的,失眠多夢或陣陣囈語。 2、小兒被嚇到之平時癥狀新生兒被嚇到后,平時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飲食,不吮乳,有的尖聲哭鬧,驟犯驟止。 3、小兒被嚇到之身體變化癥狀新生兒被嚇到后多面色青灰、舌苔多無變化、 睫毛成蒼蠅腿狀(幾根在一起)、指紋青紫,就是寶寶大拇指下方的手掌處有個筋會變青,這是特別明顯的。有些寶寶還會表現為大便異常,如綠色大便。 4、有的寶寶受到驚嚇還會出現發燒的情況! 四、哪些孩子容易受驚嚇? 中醫來講,小兒的臟腑嬌嫩,容易受到震蕩。中焦不足,也就是平常消化能力不好的孩子,或者正處在身體狀況比較糟糕的時候比較容易受驚。 容易受驚的孩子有:正處于生病之中,包括了病后的幾天。正在經歷分離焦慮或者恐懼中。對某個事件有恐懼的記憶…… 五、嬰兒受驚嚇怎么辦? 1、寶寶一受到驚嚇,媽媽應該多拍拍他,摸摸他,小孩需要時時示以親昵。媽媽應該要和他多作肢體交流,讓他知道你是在保護它,輕輕地拍他,以你的身體為軸左右搖晃他。 2、寶寶一受到驚嚇,媽媽應該多用它的語言跟他交流,雖然他還聽不懂。媽可以跟寶寶說說話,比如說,寶寶不要怕,媽媽在這里什么的。 3、新生嬰兒有肌膚之渴,喜歡被人撫摩,大人可以隔著衣服給寶寶做嬰兒按摩操,增強寶寶的安全感。寶寶一受到驚嚇,媽媽立刻用輕柔的聲音安慰寶寶,同時進行肌膚的觸摸,如用手順著寶寶頭發輕撫或者輕拍背部。親人的聲音和肢體接觸能很快讓寶寶得到安全感,大程度地起到安撫作用。 4、換一個奇怪的姿勢抱寶寶。如讓寶寶臉朝下趴在你的手臂上,用你的手掌托起他的臉;也可以左手輕輕地晃蕩,右手輕輕撫摸寶寶的背。視野掉了個頭,寶寶會感覺奇怪。 5、寶寶如果缺鈣也會導致易驚,這種情形下就必須根據微量元素測試,科學合理地補鈣。 6、如果寶寶睡覺易驚,可以在寶寶入睡前放一點舒緩的音樂,寶寶睡熟后注意不要讓他的小手壓到胸口,寶寶驚覺時,輕輕握住他的小手,或者拍拍他的后背,給他安慰,他會很快入睡的。 六、小兒受驚嚇的推拿調理方法 1、摩揉百會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之交點。 操作:醫者用指端按或揉,稱按百會或揉百會。 次數:按30~50次,揉100~200次。 作用:升陽舉陷,安神鎮驚,開竅明目。 2、摩揉囟門 位置:前發際正中上2寸,百會前骨陷中。 操作:指端輕摩揉本穴,稱摩揉囟門。 次數:摩揉50~100次。 作用:祛風,定驚,開竅醒神。 主治:頭痛,驚風,鼻塞,衄血,解顱,神昏煩躁等。 臨床應用:推、揉囟門能鎮驚安神通竅,多用于頭痛、驚風、鼻塞等癥。正常前囟在12至18個月之前閉合,故臨床操作時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壓。 3、掐揉小天心 位置:在掌根、大小魚際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 次數:100~500次。 作用:清熱,鎮驚,利尿,明目。 主治:驚風,抽搐,煩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澀,目斜視,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等。 4、掐揉五指節 位置:掌背五指指間關節。 操作:拇指甲掐,稱掐五指節,用拇、食指揉搓,稱揉五指節。 次數:掐3~5次,揉搓20~50次。 作用:安神鎮驚,祛痰,通竅。 主治:驚風,吐涎,驚惕不安,咳嗽痰盛等。 5、猿猴摘果 操作:以雙手食、中指側面分別夾住患兒耳尖向上提,再捏兩耳重向下扯,如猿猴摘果之狀。 次數:向上提10~20次,向下扯10~20次。 作用:利氣,健脾和胃,鎮靜安神。 主治:食積,寒疾,瘧疾。 小兒推拿的好處 勝過家庭醫生 給寶寶做推拿,重要的作用其實就是未病先防。通過推拿,讓孩子氣血調和、經絡通暢、陰陽平衡,正氣充足,從而不生病、少生病,促進健康發育成長。 親情療法,安慰孩子心神 打針吃藥和溫柔的雙手按摩,這兩種感覺真是天差地別。這種精神上的安慰,對孩子康復的作用,其實是非常巨大的。小兒推拿不單是一種自然式的療法,更是一種親情式的療法。 溫馨提示:嬰兒受到驚嚇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但反復發作、次數較多者,要及時就醫,以控制夜驚發作。 七、如何防止嬰兒受到驚嚇? 要防止寶寶受驚,就需要給予他安全的、體貼的照護,媽咪應該注意做好以下5點: 1、白天盡可能多安撫、多抱抱寶寶。父母的懷抱越溫暖、親密,寶寶的情緒就越穩定; 2、給寶寶一個好的睡眠環境。寶寶如果早睡,盡量不要在房間里看電視,不要太大聲說話; 3、清楚地知道寶寶喜歡或者厭惡什么,不要勉強寶寶接受他不愿意的事物,或者用比較溫柔的方式進行。如給不喜歡洗澡的寶寶裹一塊大毛巾入浴,那樣會消除寶寶的緊張;陌生人先逗寶寶玩,等熟悉了再抱寶寶; 4、帶寶寶外出,時間不宜過長,而且一定要避免去擁擠、嘈雜的公共場所。如果寶寶表現出哭鬧、困倦等現象時,好能馬上回家; 5、給予寶寶合理的膳食,良好的營養不僅給寶寶帶來健康的身體,減少疾病,也意味著給予寶寶智力、社交、心理上的良好發展。
中醫針灸師證考試是否很難楊老師電話微信同步:一八二四四七七二二五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