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2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一:體罰孩子
古語有云:不打不成器。在我們小時候,或多或少都從父母那里得到了挨打的經歷。也許是由于社會的進步,新時代的我們已經沒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不讓自己打孩子,可有的時候我們也沒辦法控制住。
精明之道: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打”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呢?當然我這里說的“打”不是指打在孩子的肉體上,而是他們的心理上。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大人應該很嚴肅很認真對孩子說:我對你剛剛的行為真的很失望,我現在心情很不好等話,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向孩子傳遞我們生氣時的心理狀態和感受,讓孩子自己體會到我們家長此刻的心情,當孩子知道我們的心情不好后,他們就會想:媽媽怎么啦,是我剛剛讓她不開心了嗎?這個時候,他們就會自己進行反思,反而更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
經驗之談:
所以不要再打你的孩子了,打孩子并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反而孩子過后會覺得這樣做會被挨打,他就會以更加巧妙的手段地去躲避,去掩飾自己的錯誤,他只是在暗示以后要小心,而不是在自責和反省。
誤區二:為孩子包辦一切
在我們家長的眼里,孩子都是我們的心頭肉,都是我們的心肝寶貝,我們對他們的照顧無微不至,為他們坐著一切能夠為他們做的事情。總是著急地替孩子成長,這是我們父母的通病。
精明之道:
世界萬物,無論是什么都需要自己成長,我們作為家長,要學會一點點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直到他們能夠獨立。但凡是孩子能夠做的事情,我們要盡量讓他們自己做,雖然有些事情做得不夠好,但是我們可以在旁邊充當他們的引導者,給予他們引導。孩子的成長,是一條漫長又艱苦的路,需要值得信任的人在一旁陪著。
經驗之談:
很多小孩子喜歡對新事物看看,摸摸,甚至拆開,打破,那往往正是他接觸到新事物,運用自己的感官和身體去作出認知的過程。而父母們的一次次包辦,讓他們減少了認知的機會,推遲了孩子們感知世界,發展自己的進程,而且習慣性的包辦,會讓他們對父母形成依賴,缺乏獨立能力。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該學會適當地放手啦。其實,我們可以充當孩子的指導者,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條漫長又艱苦的路,需要值得信任的人在一旁陪著。
0~6歲孩子的大腦是一座蘊藏著巨大潛能的寶庫,睿思獨有的天賦潛能開發教學體系就是開啟這座寶庫的金鑰匙!
睿思幼兒園擁有全云南省獨有的兒童天賦潛能開發教學體系,以日本七田式全腦潛能開發為基礎,融入國際開發天賦潛能最有效的經典游戲教學法,圍繞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以游戲的方式進行,使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創造力、接受理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網址:/
學校地址:景洪市嘎蘭中路1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