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職業經理人的管理素養
一、職業經理的定義:
是指以從事日常管理活動為職業,具有經營管理素質、能力和經驗,能夠運用企業內外各項資源,為制定并完成企業(或*)的運營目標而擔任一定層級管理職務的人員。包括企業高層經理、也包括企業中層管理人員。
二、職業經理的核心價值:
關于職業經理,有以下兩種不同的看法:
觀點一:如果說企業的董事會、董事長或資本的擁有者,是企業的大腦,那么作為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就是實現大腦想法、保持公司運轉的脊梁,由他們把企業的高層經營者和企業的員工串起來。如果沒有這些職業經理,企業高層的想法就難以在企業當中得以實現。
觀點二: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恐龍型”,這種類型的職業經理的特點是能力很強,卻總是提出任務無法完成的理由。
二是”小媳婦型”,他們的特點是整天唯唯諾諾,像個受氣包。
三是”奴才型”,這一類型的特點是忠誠、能力低。
以上三種類型都帶有貶義,要成為企業的脊梁,取決于是否能夠提高管理素養,是否可以把職業經理的能力修煉起來,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職業經理的主要角色:
在實現企業的執行能力方面,企業高層的主要角色是制定戰略,職業經理的主要角色是執行者。在企業的實踐中,企業的執行主要由職業經理隊伍去完成。如果職業經理隊伍缺乏執行能力,企業很多的想法就會扭曲變形。
四、職業經理的執行能力:
職業經理的執行能力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本課程主要介紹職業經理的管理能力。
1、角色認知能力
職業經理既是企業高層的下屬,又是下屬的上級,與平行*是同級關系,另外同時又是外部的供應商和客戶。職業經理需要經常轉換角色,所以角色認知能力在其管理作用的實現方面起著基礎作用。
2、時間管理能力
優秀的經理人和糟糕的經理人的效率可能相差十倍以上。導致這種差距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對時間的管理的不同。職業經理處在企業的樞紐地位,對時間的管理不僅影響其本身的效率,也會影響他的上級、同級和下屬。因而,高效的時間管理是職業經理人必備的能力。
3、溝通能力
關于溝通存在兩個70%的說法:一是經理人把70%的時間用于溝通方面;二是企業70%的問題是由溝通障礙引起的。這說明職業經理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解決溝通問題。
4、目標管理能力
如果一個企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沒有共同的目標,企業就很難發展。目標管理就是要實現大家一條心,共同為企業的目標努力。
5、激勵能力
企業里的激勵手段一般由高層提供,如提高薪酬、晉升、股票期權、顯示地位等方式,而在職業經理隊伍中占大部分的中層經理卻沒有這么多權力或者資源為其下屬提供這些激勵,所以對職業經理的激勵能力就有著更高的要求。
6、績效評佑能力
企業每年都對員工的工作進行績效考核,目的是評佑員工的工作狀態和工作成果,并根據考核結果進行人事決策,考核關系到員工的薪酬調整、職位升遷、任免等各個方面。
7、領導能力
關于領導能力存在這樣的誤區:一些職業經理,尤其是資深的職業經理,習慣于通過直接下命令的方式來實現其領導作用。實際上,領導能力是一種影響力,其*境界是使下屬自覺自愿地為公司的目標努力工作。
8、教練能力
企業里,員工70%的能力是其上司在工作當中輔導或教練來的;另外的30%才來自于企業的培訓和教育活動。這就意味著職業經理必須懂得如何去教練、培養、輔導自己的下屬。
9、授權能力
管理一般是通過他人來達成工作目標,只有對下屬進行有效授權,才能調動他們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的積極性。
10、團隊發展能力
無論是跨國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都很注重團隊精神和團隊建設。一個企業的發展的關鍵,30%是靠管理制度,而70%則是靠團隊協作。中層管理人員必須善于發掘下屬的優點,并能在成員間發生沖突時提出解決的辦法。